老夫妻找“熟人”幫忙貸款,錢沒拿到卻收到一堆催款短信
現代快報訊(記者 莊劍翔)在揚州做生意的老陳夫妻倆打算拓展公司業務,需要一筆錢,於是就找到了做貸款中介的“熟人”王某。在王某的一頓操作下,夫妻倆不但沒有拿到錢,還收到了許多逾期催款短信。原來,王某把貸出的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近日,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檢察院對王某提起公訴,最終,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適用緩刑並處罰金。
老陳夫妻倆一直在揚州做着小生意。這幾年爲了拓展業務,他們想盡了心思籌錢。202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認識了做貸款中介工作的王某。彼時,在王某的操作下,他們確實成功拿到了20萬元的貸款。
可到了2025年,老夫妻倆的資金上又出現了缺口,於是二人想到了“熟人”王某。此前的接觸中,王某很熱心,辦事效率也挺高,得到了老陳的信任,於是這次他直接將王某約到了家中,幫忙申請網絡貸款。
操作過程中,老陳把身份證、銀行卡交給了王某。由於不是很懂,所有的操作基本都由王某完成,老陳只要在刷臉、簽字的環節上“出面”就行了。
很快,王某通過6個網絡貸款平臺,爲老陳貸出了7萬多元,並告知“一個月內放款”。可等了很久,錢還沒到賬,老陳夫婦卻接二連三收到催款短信。面對詢問,王某表示這是放款的正常流程。
而老陳夫婦覺得事情蹊蹺,於是前往銀行諮詢。原來,王某操作的當天,貸款就已經發放到位,但很快就被人轉到了其他人的賬戶上。一看情況不對,老陳立刻報了警。
警方調查發現,轉移錢款的人就是王某。原來,王某也遇到了資金問題,於是動起了歪心思。當天,他以老陳夫婦的名義操作了網絡貸款,仗着對方不懂,忽悠他們刷臉、輸入密碼,而當貸款發放到位後,他趁着對方不注意當場將錢轉到了自己和親屬的賬戶中。
近日,邗江檢察院對王某提起公訴。鑑於案發後王某主動投案,退賠了受害人各項費用共計10萬餘元並取得對方諒解,最終,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適用緩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