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權 市場新課題
ESG的內涵正快速從環境減碳,延伸到對能源安全與地緣策略的重視,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觀察,這場變化已不是名詞更新,而是市場規則的重組。
他以印尼爲例,印尼今年成立主權基金,一口氣投入約100億美元,其中八成資金用於國內再生能源、廢棄物發電、醫療與數位基礎建設,兩成投向海外,「他們找了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擔任顧問,用外資聽得懂的語言包裝,把能源安全、糧食、醫療這些都放進地緣策略的架構裡面。」
林泉興說,印尼的作法,實則是讓國家級投資策略與永續掛勾。在臺灣,新型態的永續概念,除了與供應鏈韌性、科技創新做連結外,還可涵蓋社會韌性領域,例如高齡化、偏鄉醫療與長照,這些方向近來已成爲企業與資金市場的新共識。
他也提到,在這波永續內涵重新定義,臺灣也要關注勞動人權問題,尤其是先前臺灣已有知名大廠被美國海關點名存在強迫勞動的問題。這除了凸顯臺灣的勞動法規與國際實務存在落差外,在永續轉型過程中,企業若忽視人權治理與供應鏈透明度,經營風險也將隨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