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故事多! 《桃澗時記》特展桃園場昔桃園第一派出所登場

▲ 桃園文史工作者藍博瀚(右二)向市長張善政介紹桃園老城區故事。(圖/記者楊淑媛攝)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轄管13行政區,桃園與中壢爲南北兩大區,擁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底蘊。爲了讓市民重新認識老城發展歷程與故事,市府都發局、文化局推動舊城再生計劃及認識舊城故事,27日於桃園區大廟景福宮旁、早年被稱爲桃園第一派出所的景福所舊址,舉辦「桃澗時記-舊城人文史地歷史調查研究計劃成果展」。

市長張善政表示,在許多國家老城區因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經政府舊城再造,吸引各地觀光客前來。桃園區與中壢區是桃園市早年發展最熱絡的兩大區,爲重振老城區的觀光發展,市府擇訂桃園區大廟景福宮周邊,做爲桃園舊城再生的關鍵因素。

▲都發局局長江南志(左)認爲,舊城再生計劃不僅是空間的改善,更是文化魅力的展現。(圖/記者楊淑媛攝)

都發局局長江南志指出,「舊城再生」的目標在於讓舊城「更適合行走、更具吸引力、更有趣」。市府以景福宮爲核心,逐步推動周邊主要道路人行環境的改造,提供市民更舒適安全的步行空間,並透過歷史文化導覽、特色小旅行、公共藝術創作與老屋活化,讓舊城再生計劃不僅是空間的改善,更是文化魅力的展現,再現桃園舊城榮景。

▲文化局局長邱正生(左三)指出,該局出版專書《桃仔園、澗仔壢-雙城舊事》,期完整記錄雙城的發展脈絡與文化記憶。(圖/記者楊淑媛攝)

文化局局長邱正生表示,《桃澗時記》特展自8月11日於中壢壢景町分局長宿舍展出後,今(27)日延伸至桃園大廟口派出所登場,以桃園與中壢兩地舊城爲核心,從歷史、產業、建築到庶民生活,全面呈現雙城發展的文化脈絡。

桃園展區除特別規劃「三大家族」專題,介紹陳合發家族、彭家泰益商行與吳家信東商店的產業歷程外,也重現特殊街區的歷史場景。此外,本次特展亦延伸出版專書《桃仔園、澗仔壢-雙城舊事》,透過田野調查、耆老訪談、老地圖與市民共筆,完整記錄雙城的發展脈絡與文化記憶,讓觀衆能在展覽與書籍之間獲得更全面的理解與體驗。

▲「桃澗時記-舊城人文史地歷史調查研究」計劃主持人、中央大學教授鄭政誠。(圖/記者楊淑媛攝)

「桃澗時記-舊城人文史地歷史調查研究」計劃主持人、中央大學教授鄭政誠表示,此計劃之推動不僅僅是今日展覽的呈現,更涵蓋包括市民共筆、名人講堂、世界咖啡館、專書出版及紀錄片製作等多項工作,是一項規模龐大、內容豐富的計劃。期盼透過此計劃,鼓勵民衆從自身家庭與生活經驗出發,書寫自己屬於桃園、中壢的動人故事,爲地方留下珍貴文化印記。

▲《桃澗時記》特展。(圖/記者楊淑媛攝)

包括;市議員黃婉如、林政賢、陳美梅、市府文化局長邱正生、都發局長江南志、桃園區長許敏鬆、計劃主持人鄭政誠、執行團隊藍博瀚、陳家豪、陳錦昌、唐植梅、桃園景福宮主任委員簡徵潭、人權工作者陳銘城等均一同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