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聚焦解決草地退化,構建生態修復與牧民幫扶協同模式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脆弱,伴隨着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草地退化不僅影響了當地牧民的生計,也帶來很多生態問題。爲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2023級研究生張杭在導師胡小文教授的指導下,帶領團隊開展了“草地修復——行走高原的生態美容師”(以下簡稱“草地修復”)項目。
項目實施4年來,團隊修復草地25萬畝、修復工程150萬平方米,原本斑駁的高原又冒出新綠;間接帶動創收近百萬元,帶動再就業農牧民超過1000名。該項目也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金獎。
解決草地修復三大難題
草地修復有自然修復和人工修復兩種路徑。但實際上,要讓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惡劣的青藏高原重煥生機並不容易。
“根據長期實地訪問調查,再結合科研成果和所學知識,我們發現青藏高原草地修復有三大難題:沒有草種,種了活不了,活了活不久。”張杭介紹,針對這三個難題,團隊採取相應措施逐個擊破。
2016年,胡小文團隊開始開展草類植物種質資源庫的籌備建設工作;2018年,依託甘肅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項目建立的甘肅省寒區旱區草類植物種質資源庫正式掛牌;2020年,該資源庫被評選爲甘肅省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其中包含8000多份種質資源。
有了草種,團隊還需要解決“種了活不了”的問題。張杭和團隊對修復地地理條件進行了分析調研,因地制宜地選擇了適應地方環境的鄉土草種作爲草地修復補播的“主力軍”。
“草地修復”項目涉及青海、甘肅、四川等多個省份,每個地方的土壤情況、氣候條件、自然羣落都不相同。“相比於商品草,鄉土草種更適應當地自然條件,不僅更容易存活,而且對當地原始自然環境的擾動也更小。”張杭和團隊成員通過自主選育出優質鄉土草新品種、新品系,有效提高了補播成活率。
讓補播草種“活下來”並不是終點,讓草種生生不息纔是草地修復的最終目標。“我們通過調整牧草種類的配比,減少補播物種的地上競爭。同時,引入根莖物種,豐富地下根系,進而增加恢復羣落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張杭說。
穩定提升30%的草地覆蓋度
草地農業科技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馮俊傑是團隊的“技術總監”。一年時間裡,他超過半年都在野外進行田間種植,對種植間距、不同植物的播種深度等細節進行嚴格把控。
“在書上,草地退化面積達70%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只有到了現場你纔會發現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和馮俊傑一樣,張杭也奔波於各個實驗站,“對於我們而言,實踐對於專業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顯著的。”
4年來,團隊以蘭州爲起點,深入青海、甘肅、四川、西藏、雲南五省區,調研路程約15萬公里,他們期望把科研成果用在實地的生態恢復當中,有效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
在實地調研基礎上,團隊成員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因地制宜地提出適合當地的恢復策略,並選育新的鄉土草種,組配新的種植體系,提出新的推廣方案,給草地修復提供了新路徑。
帶着“四年磨一劍”的創新成果,團隊將“草地修復”項目搬上了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擂臺,並獲得了廣泛認可。截至目前,該項目完成了400個物種組配處理,提出了15個有效方案,完美覆蓋了青藏高原的絕大部分地區,穩定提升了30%的草地覆蓋度。
談起“草地修復”項目,馮俊傑信心滿滿:“我看到了前輩們數十年如一日專心科研的成果,看到了國家、學校對於生態修復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看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光明前景。”
一段新旅程的開始
和草地退化一樣,草地修復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至少需要5到6年的時間。作爲“草地修復”項目的負責人,張杭認爲金獎背後,離不開草地農業科技學院一代代師生的共同努力。
“草地修復”項目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胡小文教授牽頭着手甘肅省寒區旱區草類植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工作,種質庫豐富的種質資源爲“草地修復”解決了“沒有草種”的難題,也爲後續補播的物種組配提供了助力。
“作爲一名農學科研工作者,做科研不僅是爲了發表論文,更重要的是要服務社會,解決實際問題。”爲此,胡小文指導學生成立“綠之行者”團隊,到張杭和馮俊傑這一代,該項目已經經過了兩代團隊的打磨。在前兩年的參賽經驗基礎上,張杭團隊對項目進一步改進,最終捧回了金獎。
未來,張杭還將繼續從事生態修復工作,“我們有很多草學前輩多年來一直堅守在一線,這種對土地的情懷和信念深深影響着我。”
對團隊成員來說,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最高獎項既是一段征途的結束,亦是一段旅程的開始。
“山雲一色,上面會有芝士雪豹嗎?”剛參加完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後不久,馮俊傑發佈了這樣一則朋友圈,並配上了兩張圖片。
圖片上,皚皚的白雪已經覆滿綿延的山脈,空曠的草地顯現出枯黃的顏色。這條朋友圈定位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這是他們實驗站的所在地,馮俊傑又回到了實驗站,開始選種、種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張晨曦 鄧思晗)
作者:張晨曦 鄧思晗 尹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