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擱淺貨輪 警示燈礙觀星

蘭嶼龍門港白天適合浮潛、劃立槳等水上活動,夜晚則是觀星的絕佳點位,擁有開闊視野與低光害,深受遊客喜愛。(民衆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巴貝多籍貨輪「BLUE LAGOON」去年於蘭嶼龍門港擱淺,後續移除作業持續進行中。但期間因夜間開啓船燈示警,造成光害,影響遊客觀星,引發怨言,不過當地民衆多表示理解,認爲作業艱鉅,「沒有造成生態污染就好」;鄉公所則表示,未接獲相關陳情。

蘭嶼遠離城市燈光,光害極低,加上四面環海,視野遼闊,是夏夜觀星、拍攝銀河的絕佳地點,不過有追「星」族指出,龍門港一帶光害嚴重,禍首正是擱淺多時的貨輪,直言「船的燈光太亮,看不到星星」。

當地民衆表示,去年10月山陀兒颱風期間,巴貝多籍貨輪「BLUE LAGOON」不慎擱淺,導致船體斷裂及少量油污水外泄,相關單位立即啓動油污防治作業,並於12月完成洗艙與第三方油污檢驗,但船骸至今未完全清除。

對此,航港局表示,船公司原訂今年6月要完成移除作業,但貨艙內所載「水淬高爐碴」遇水易固化,移除技術難度高,導致作業延宕,將要求船方加速進程,夜間照明則是警示來往船隻,避免碰撞意外。

蘭嶼鄉公所說明,已於官方網站首頁設置「巴貝多籍貨船擱淺移除進度專區」,每日更新作業情形,供民衆查詢。部分鄉民指出,能理解移除作業技術困難,目前船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甚至在潛水捕魚時「多了燈光照明更安全」,但也坦言多少會干擾魚羣活動,盼船骸能儘速拆解並運離。

針對光害疑慮,鄉公所表示,尚未接獲民衆或遊客陳情,若有具名反映,將依程序轉請船公司處理,並強調「相信船公司在移除作業上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