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潭大聲公」獲創新應用獎 嘉義鐵馬道2周違規減逾50%
嘉義市政府已把「蘭潭大聲公」的成功經驗拓展至其他戶外場域。(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市政府參加臺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以「水域型AI人形辨識系統」結合「大聲公」,打造全新水域防治模式獲獎。(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市政府參加臺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以「水域型AI人形辨識系統」結合「大聲公」,打造全新水域防治模式獲獎,獲得肯定之餘,市府今年將在蘭潭環潭周邊建置光纖網路,並新增10支360度廣角監視鏡頭,擴大監測範圍,減少水域死角,另3月1日起,「大聲公」也拓展至嘉油鐵馬道,目前鐵馬道違規事件已大幅減少逾50%。
嘉義市首創「AI人形辨識+大聲公」防護機制,提升蘭潭水域安全。(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由臺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分爲「縣市創新應用組」、「中央暨相關機關創新應用組」及「企業暨財團法人創新應用組」3大組別,又以「縣市創新應用組」獲獎率20%,競爭最爲激烈,今年共有60件作品角逐,經過初審與複審的層層考驗,嘉義市政府成功脫穎而出,這也是嘉義市連續第3年獲獎。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長張婉芬代表受獎,強調嘉義市以設計思維結合數位治理,推動城市發展,創新作爲解決長期棘手問題,更讓嘉義市成爲全國智慧城市的標竿,如今得到「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不僅是對市府推動數位治理的肯定,相信也爲水域治理立下典範。
張婉芬進一步指出,獲獎只是起點,市府將持續優化既有方案,今年將在蘭潭環潭周邊建置光纖網路,並新增10支360度廣角監視鏡頭,擴大監測範圍,減少死角,進一步提升水域安全。
嘉義市政府參加臺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以「水域型AI人形辨識系統」結合「大聲公」,打造全新水域防治模式獲獎。(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市此創新作法更獲得內政部消防署關注,特別刊登於《消防月刊》2024年3月號。(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同時,市府也將把「蘭潭大聲公」的成功經驗拓展至其他戶外場域,例如嘉油鐵馬道,張婉芬說,自3月1日起,市府在鐵馬道自行車道設置「車牌辨識與大聲公舉發系統」,透過語音提醒違規騎乘機動車輛的民衆,以有效降低二次違規行爲,根據統計,該系統啓用兩週以來,違規事件已大幅減少逾50%。
張婉芬引述消防局統計數據,指蘭潭水庫於2020年至2023年間,共發生42起落水救援案件,2022年最多達16件,2023年14件,面對水域安全的挑戰,嘉義市首創「AI人形辨識+大聲公」防護機制,自2024年4月1日至5月15日,共偵測到超過1600起進入水域事件,但5月15日至12月底,案件數降至300餘件,月均案件減少率達27.3倍,顯著降低落水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張婉芬說,嘉義市此創新作法更獲得內政部消防署關注,特別刊登於《消防月刊》2024年3月號,並受邀於「2024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進行專題分享。此外,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地方政府及交通部觀光署也將陸續導入此技術,而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也於今年1月12日在澄清湖完成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