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起源欲與SpaceX掰手腕?趕超之路漫漫
傑夫·貝索斯的太空飛行公司藍色起源 週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其無人駕駛的新格倫火箭首次嘗試就成功發射升空。
這對藍色起源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刻。新格倫號以首位進入軌道的美國人約翰·格倫(John Glenn)命名,是該公司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 軌道火箭。
它有望爲藍色起源開闢新業務,並加速該公司追趕SpaceX,成爲太空飛行領域主導力量而做出的努力。
儘管在新格倫號發射的同一天,SpaceX遭遇挫折,其 星際飛船在第七次太空飛行時爆炸了,但藍色起源仍有很多要追趕的。
“目前將它們與 SpaceX 直接進行比較還爲時過早,因爲它們要趕上還有很多年的路要走,” 曾擔任SpaceX任務主管、現領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空間科學實驗室任務運營的阿比·特里帕蒂(Abhi Tripath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新火箭首次嘗試就進入軌道值得稱讚,” 他補充道。“現在真正的工作可以開始了:證明你這火箭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
新格倫號對藍色起源公司而言是一大進步,但它對發射行業的革命性遠遠不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雄心勃勃的項目——星際飛船。
退休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員焦立中曾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安全顧問委員會任職12年,他稱,星際飛船是自阿波羅時代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事物”。
他在12月接受《商業內幕》採訪時表示,由於它的規模、動力以及 完全可重複使用性,“它將真正帶來顛覆性影響”。
雖然新格倫號的設計目標是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 獵鷹火箭 一樣重複使用助推器,但星際飛船將實現完全且快速的可重複使用。它的上級和下級部分都將返回地球,迅速翻新,然後反覆飛行。這可能會將太空飛行成本降低至十分之一。
如果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展開調查,最近的這次爆炸可能會使星際飛船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飛行。不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證明,星際飛船能夠從亞軌道飛行中垂直着陸,並且已經兩次使火箭助推器完整着陸。
特里帕蒂表示,無論如何,新格倫號 並非旨在成爲星際飛船的競爭對手。
焦立中在一封郵件裡告訴商業內幕網(BI),新格倫火箭的有效載荷能力介於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之間,‘這位置挺不錯的’。
它在發射服務這塊兒,填補了一個稍有不同的細分市場,它的整流罩比獵鷹重型火箭的更寬敞。這能讓客戶在爲發射包裝衛星或者航天器的時候,有更大的靈活性。
焦立中還說,在這一堆火箭裡,‘有點競爭挺好的’。
SpaceX和藍色起源公司沒回應置評的請求。
SpaceX和藍色起源在商業地位方面也不一樣。
作爲藍色起源公司的第一枚軌道火箭,新格倫火箭給藍色起源開拓了新的收入渠道。據路透社報道,這家公司已經有幾十個任務在計劃當中了,價值好幾億美元呢。這當中包括爲搭建亞馬遜的柯伊伯衛星互聯網網絡進行的發射任務,柯伊伯網絡是SpaceX星鏈網絡的競爭對手,目前運行的衛星數量少多了。
十多年來,SpaceX公司憑藉獵鷹9號火箭的軌道發射業務實現了盈利。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一直使用這款火箭定期將宇航員和遊客送入軌道。
據《太空新聞》的一項分析顯示,去年獵鷹系列火箭推動了全球發射次數的增長,在全球創紀錄的259次軌道發射嘗試中,獵鷹火箭佔了134次。SpaceX公司發射的軌道火箭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
相比之下,藍色起源公司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將一枚火箭送入軌道。相反,該公司的發射業務主要是時長約10分鐘、接近太空邊緣的旅遊飛行,比如2021年 貝索斯帶威廉·夏特納 進行的那次旅行。
與此同時,SpaceX公司已經執行了三次由科技億萬富翁賈裡德·艾薩克曼牽頭的 私人軌道任務。艾薩克曼目前是特朗普當選總統時提名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人選。
在《紐約時報》舉辦的2024年DealBook峰會上,在新格倫火箭首次發射的幾周前,貝索斯表示,藍色起源“目前還不是一項非常出色的業務”。
不過,他補充說:“它將會成爲我參與過的最出色的業務。”
即便如此,要達到SpaceX的發射能力水平,光靠新格倫火箭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