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高市早苗「臺灣有事論」惹怒北京 中日關係惡化過程一次看懂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臺灣有事」的發言,引發中日關係緊張。美聯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稱「臺灣有事」恐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日本可能採取軍事迴應,迅速點燃中日間新一輪外交烽火。中國大陸發佈航行警告、旅遊示警,風波更因中國駐大阪總領事在社羣平臺以「斬首」激烈字詞批評高市,引發日本政府強烈抗議,日媒指出日本17日派遣高級外交官赴中協商,嘗試爲瀕臨失控的雙邊關係建立「護欄」。

《聯合新聞網》整理高市發言和中方反應、反制措施以及美日關係走向爲何。

文章目錄 高市早苗說了什麼?事件脈絡一次看日本民衆對「臺灣有事」看法存歧異高市早苗的背景 外交延續安倍路線以同盟爲後盾戰略 日美關係再跨一步

這場外交風暴的起點,是高市早苗7日在衆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如果中國對臺灣發動侵略,即所謂的「臺灣有事」,根據情況發展,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立危機事態」。這是日本現任首相第一次針對「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做出明確表態。

當高市被問到,若臺灣海峽遭到封鎖,哪些情況會被視爲「存亡危機事態」?她回答:「若對臺灣進行武力攻擊,以戰艦進行海上封鎖,伴隨其他手段,就可能構成武力行使。」

在高市發表「臺灣有事」的看法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一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毫不猶豫地斬斷那骯髒的脖子」的社羣媒體暴言,更爲這場外交風暴火上澆油。

針對薛劍威脅日本政府的言論,日本外務省召見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表達嚴正抗議;北京也不甘示弱,外交部立即召見日本駐中大使金杉憲治,要求日方撤回高市的發言,並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發佈的「斬首論」,引發日本將他驅逐出境的聲音。新華社

儘管高市早苗的「臺灣有事」言論引發爭議,但其內閣支持率卻居高不下。根據《朝日新聞》16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高市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9%,與10月上任之初的68%相比幾乎持平,更是歷代首相中屈指可數的高水準。

《共同通信社》的民調也顯示,高市內閣的支持率微幅上升至69.9%。尤其針對高市早苗主張「臺灣有事」可能構成行使集團自衛權的「存立危機事態」,民調指出,有48.8%的受訪者表示「贊成」、44.2%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朝日新聞》的民調則顯示,有43%的受訪者對高市政府改善中日關係抱持期待,不抱期待者則有44%,兩者幾乎相當,顯示日本輿論的分裂狀況。

儘管高市早苗的「臺灣有事」言論引發爭議,但其內閣支持率卻居高不下。美聯社

高市早苗於2025年10月接任日本首相,成爲日本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其政治生涯橫跨三十餘年,被認爲是日本政壇的強硬保守派。她自比受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啓發,被媒體稱爲「日本鐵娘子」。她主張強化國防、升級情報與網路防禦、推動經濟安全保障並支持修憲,使日本在地緣安全上更具主動性。

高市在對外政策上明顯延續安倍晉三的戰略路線,更強調臺海穩定與日本安全的直接關聯。她過去曾多次不排除參拜靖國神社的可能性,也經常就中國軍事擴張提出警示。美國保守派則普遍對她抱以期待,認爲她能鞏固美日同盟並在印太佈局中扮演積極角色。這些背景使她的涉臺談話更具政治象徵性與信號效應。

高市涉臺言論引起風波,一開始美國總統川普、以及美國國務院迴應相當低調,並未表示明確的支持。高市不收回言論的態度,徹底引爆中方的怒火。《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痛批高市是「惡毒的巫婆」,立即遭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反擊,反譏其「搞不清楚狀況」。葛拉斯的發言被解讀爲力挺盟友日本,似乎也讓外界看到日美同盟再跨一步。

與此同時,高市正設法對「無核三原則」進行修訂。「無核三原則」是日本的基本核政策,也就是「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高市政府若堅持修改,必定引發批評。從各種跡象看,不完全反對涉臺言論,也沒阻止「無核三原則」的鬆動,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准許日本「跨越紅線」的嘗試。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右)10月28日與川普總統在東京見面。美聯社

在外交佈局上,高市政府將美日同盟定位爲國家安全核心,並積極強化在印太區域的多邊合作。此次言論雖引發風波,但也被視爲向美國及盟友釋放日本願與民主陣營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訊號。美國部分政治圈人士公開肯定她的立場,認爲日本在區域安全中角色將更具主動性。

高市雖然立場強硬,但用詞仍保留戰略彈性,以「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作爲前提,避免將日本直接綁入必然軍事行動。此舉被視爲在國內民意、外交風險與國際期待之間的精準平衡,展現強硬與務實並存的政治手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