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青年世代分野
(圖/國民黨)
以「萊爾校長」專斷駕駛、不斷把不同意見者趕下車的政治諷刺動畫,推出以來迅速出圈,在各光譜網友中發酵。很多人看到最後才訝異地發現,這則諷刺賴清德無視726大罷免挫敗結果,無視產業需求和民衆健康福祉,堅持不同意重啓核電的「南方公園」風格短片,竟然出自國民黨之手。就連不少綠營人士也私下誇讚,這則短片做得好,輕鬆詼諧舉重若輕,打到痛點且不落俗套。爲什麼這樣如匕首、如飛箭的佳構,過去藍營不常有,現今卻能浮現還火爆全網?
首先,這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領軍4年來,推動國民黨機器深度年輕化,攻防策士皆輕裝上陣、敢於揮灑,領導層也願意爲文宣成敗擔責的結果。策畫操刀這則短片的國民黨新媒體部團隊,近年來就曾多次以明快迅捷的風格,頻頻直指民進黨政府諸多前後矛盾、避重就輕的實例,並靈活運用短影音、圖卡,突出官員任性發言輕蔑人民的形象,屢屢獲得好評。
其二,在國民黨失去黨產、連續喪失中央執政三屆後,至今仍願參與國民黨政治工作的年輕人,多已非徒慕榮利之士,也曉得今日的八德路斷非終南捷徑。在這種景況下還願爲藍營工作的年輕人,本身就自帶一定的理念內趨力,也更願視黨務的成敗得失爲己任。如此一來,只要「大人」們願意充分授權,放手讓年輕人執行創意,呈現出來的作品,自然要比過去動輒以大額預算外包給廠商,修改版本又須經各層長官橫插指點、到最後原萃盡失的效果要好。
其三,國民黨此次以「重啓核三」爲論述文眼,模擬近似於黃仁勳和童子賢的人物形象說理,本身就能對中間選民乃至淺綠羣衆產生共鳴。再加上承擔家庭責任和麪臨嚴重通膨的青壯年,早已厭煩數十年來的「反核」文宣教條,更不耐民進黨政府耽溺於文青式的囈語,而無視於這些年核電技術的長足進步,以及包括日本在內世界轉向重啓核電的潮流。當產業需求、空污危機、物價壓力加上健康陰影一體交織,青壯年中堅羣體對綠營政府的憤怒,以核電問題爲突破口噴涌而出,並不令人意外。
相對之下,民進黨連續執政近十年後,綠營青年黨公職生態已出現大幅變化。除有政二代接班人羣活躍於國會和地方政壇,其他白手起家者,要麼得劍走偏峰、牢牢築起同溫層幻境,極端黨同伐異,聚攏網路流量以自恃;要麼,就得不斷以恭馴姿態服務核心。但有機會出手,就用力表演勤王忠君,以求層峰青眼。不論是哪種路數,都不利青年從政者保持黨內反腐劑、反省藥的特質。這和早年打江山時期,綠營青年動輒敢於挑戰校園內外權威,甚至不惜犧牲學位;又能在政綱論述引領風潮,靈活汲取民意,設計勝選方程式的活躍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綠藍這十年來分處朝野的態勢,各自滋養出一批風格相當不同的青年從政者。未來,他們還將繼續影響兩黨的政治生態,形塑政黨形象、定義傳播策略,還得面臨民衆黨的挑戰。誰能笑到最後,衆人還有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