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推「停砍年金」 政院示警:恐提前破產、引發公務員離退潮

藍白陣營主張「停砍公教年金」,併力拚年底前完成三讀。不過行政院6日指出,若恢復月退休金隨現職人員調薪,將造成「雙重調整機制」與「雙重財務負擔」,不僅可能出現「退休金調得比在職薪水高」的不公情形,加劇基金財務壓力,也會增加現職人員離退誘因。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近日接連審查在野黨提出的修法草案,主張停止調降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並讓退休所得可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動而調整。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自2018年年金改革以來,政府已持續挹注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目前累計達2,590億元。原本基金預估可分別支應至2049年(公務人員)與2045年(教師),但若停止調降替代率,基金將提前在2042年與2040年用罄。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給與福利處長陳素枝補充,現行《退撫法》已設有調整機制,當CPI累積成長率達到正負5%即可啓動調整,每四年也會定期檢討。若再恢復與現職人員薪資聯動,將導致「雙重調整」,基金勢必面臨額外負擔。

她進一步說明,現職與退休人員本就應有不同制度設計。現職薪資調整除參考物價變動外,還須考量政府財政能力、民間薪資水準及工作負荷等因素,不一定每年都會調薪。以2024年爲例,現職人員加薪4%,但當年CPI成長率爲5.51%,若依提案連動CPI調整,退休金將調升5.51%,顯然對現職人員不公平。

陳素枝指出,若同時取消調降替代率、又恢復隨現職待遇調整,將使退休與現職所得差距縮小,甚至提高在職人員提前退休的誘因。她強調,應從繳費義務與給付平衡的角度檢討制度,纔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