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主持國家氣候委員會 顧問簡又新喊話:應重新思考覈能政策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由顧問簡又新進行「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新局」專題演講。圖/擷取自總統府YT頻道

賴清德總統今天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會中由顧問簡又新進行「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新局」專題演講。簡又新表示,2024年全球核電達歷史最高峰,而臺灣2025年走入核電歸零,此時應重新思考臺灣核能政策,「如果沒有核電配配合,2030年不易達成減碳目標」。

賴總統在會議開場致詞表示,環境部上週公佈「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公佈「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同時正在推動資源循環法規的修法工作。

賴總統表示,去年臺灣綠色科技產業的附加價值,已經超過5000億元,佔GDP2%。其中,循環經濟、再生能源系統、能源效率領域的附加價值,更佔綠色科技產業的7成3,顯示出關鍵地位。他強調,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並結合更多民間力量,逐步強化臺灣各地面對災害的能力,建立更完整的氣候調適機制,提升各城鎮韌性,在臺灣打造「韌性廊道」,以因應各類型的挑戰。

簡又新表示,下個月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30),要以人爲本來解決經濟、社會環境等面向的氣候永續議題。包括從經濟面、農業、森林、都市各方面來做,加速器就是資金來源、金融輔助,加上能力培養,也就是說,氣候變遷就是要做「國家轉型」的工作。

簡又新指出,臺灣與西方國家在淨零轉型上的差距,主要是西方國家的製造業成長遠低於臺灣,臺灣的製造業仍在快速成長中,製造業所需要的能源,遠大於非製造業,因此這段時間看起來臺灣的減碳沒有那麼多。

簡又新說,臺灣的減碳由政府主導,由上而下,當政府的毅力顯示出來時,全民就跟着跑,這是成功之處。賴總統也指示各部會要成立CSO永續長,政府相關部會從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加碼減碳力道,12項關鍵戰略,衍伸出各部門自主減碳計劃80項,相當不簡單。

簡又新也主動談及核電議題,他表示,現在是進入歷史關鍵轉折點的時刻,全球核電2024年達歷史最高峰,而臺灣2025年5月走入核電歸零,所以此時應重新思考;如果沒有核電的配合,2030年不太容易達成減碳目標。

簡又新說,AI經濟成果也必須依靠有充足電力,有電力纔有算力,有算力纔有國力,有國力國家才能往前跑,這是我國重新思考覈能政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