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正式就任 學者:臺灣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國策研究院21日舉辦「新政府的國安政策:願景與挑戰」座談會。記者陳湘瑾/攝影
國策研究院21日舉辦「新政府的國安政策:願景與挑戰」座談會,學者專家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的兩岸論述提出觀察,指出不論賴清德的演說傳達何種立場,北京都不會改變其對臺態度,並分析中共未來對臺行動將分散到國內各領域。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指出,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兩岸相關論述,在過去四個月都已提及,除了八個字:互利互惠、共存共榮。他分析,過去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和蔡英文的「四個堅持」,都是相對溫柔節制的表述,得到北京迴應卻是「聽其言、觀其行」及「未答完的考卷」,形同中國變老師,臺灣變學生。「賴總統不願意再讓北京得寸進尺,所以臺灣回到本位,該說什麼就說什麼,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前立法委員、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羅致政表示,不用期待對岸因爲一篇講稿而給予肯定讚揚,他指出,賴清德繼續維持原本立場和主張,是一種穩定性,若立場反覆,北京方面也不一定會相信。
臺師大東亞學系教授範世平解釋,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例降低、臺灣經濟前景相對樂觀、臺商迴流、臺灣青年赴陸工作比例降低,這些因素讓賴清德更有底氣面對中國。而從國臺辦15日無預警宣佈將懲戒臺灣5位名嘴及其家屬一事來看,顯示出中國不知道怎麼面對臺灣的鉅變。
中山大學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中國試圖在做的事情不是要否認臺灣主權,而是否認臺灣政府的治權和管轄權。中國在東海、南海的「灰色地帶行動」,說明中國試圖改變現狀,試圖無視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卻又不想付出應有的代價,「無論昨天賴清德表達多大善意,中國對臺灣的想法和態度完全不會改變,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格的挑戰,纔剛剛要開始。」
郭育仁預測,中國未來要懲罰臺灣的手段包括讓邦交國歸零,軍事上的壓迫程度提高,民間交流則會完全跳過臺灣政府,臺灣在野黨、工商團體或是退將,都將是未來中共着力統戰的目標。
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最後指出,中共新一輪對臺工作將會分散到工商團體、廟宇、大學等各領域。在當前國會生態下,臺灣在面對外力時要如何團結內部,這對賴政府將會是相當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