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提三大策略助中小企業突圍 推動轉型、併購與國際行銷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將聚焦三大方向,核心重點在於協助中小微型企業因應挑戰並提升競爭力,包括: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推動數位及淨零轉型,以及協助傳統產業整並並開拓國際通路。他並強調,政府將透過「臺灣主權基金」購買或投資海外通路,確保臺灣傳產商品能打入全球市場。
賴總統指出,第一個面向是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小微型企業造成的壓力。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佈相關政策後,行政院隨即啓動應變,4月4日提出880億元支持方案,經過20多場產業座談會後,方案規模提升至930億元,並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隨着預算審查完成,後續措施將可加速落實,協助受影響企業度過難關。
第二個面向在於推動中小微型企業轉型升級。賴總統強調,全球供應鏈正在面對人工智慧與淨零轉型挑戰,行政院每年編列逾百億元預算,協助企業推動數位化、升級轉型,並讓產品能符合國際市場需求,以便拓展外銷。
第三個重點則是協助傳統產業提升規模與競爭力。賴總統提到,中部工具機及南部螺絲等產業雖具一定基礎,但普遍存在規模小、缺乏接班人、競爭力不足等問題。爲此,行政院已推動新法,鼓勵企業合併,合併後可免繳證交稅,藉此協助產業「由小變中、由中變大」,提升整體競爭力。
在拓展國際行銷方面,賴總統表示,傳統產業過去多依賴經銷商接單,普遍缺乏國際通路。未來除透過外貿協會協助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政府也規劃成立「臺灣主權基金」,其中一項功能就是在國際市場上直接投資或購買通路,確保工具機、螺絲等臺灣傳產商品能有效進入海外市場,打造長期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