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提國防支出達GDP 5% 專家:總體支出1.8兆恐排擠其他支出

賴清德總統表示,國防預算可望在2030年前比照北約的標準,達到GDP 5%。專家提醒,國防部主管的「核心國防支出」也將達1兆2600億元。屆時除非再提出更多特別預算,否則恐怕將排擠社福、教科文等其他年度預算支出。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賴清德總統今日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佔GDP 3.32%,也可望在2030年前比照北約的標準,達到GDP 5%。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指出,依目前GDP增幅趨勢,2023年時整體國防預算將達1兆8000億元,國防部主管的「核心國防支出」也將達1兆2600億元。屆時除非再提出更多特別預算,否則恐怕將嚴重排擠社福、教科文等其他年度預算支出。

揭仲指出,從2022年到2026年,我國在這5年間的GDP預估值增加5.93兆,增幅爲26%;若以明年GDP預估值28.60兆爲準增加26%,則2030年GDP預估值將來到36.04兆,5%爲1兆8000億,幾乎是2026年總體國防支出9495億的二倍。

若屆時我國的「核心國防支出」的比例要比照北約組織海牙峰會中所宣佈的,要達到GDP的3.5%,則2030年「核心國防支出」,包括國防部年度預算、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支出,將來到1兆2600億,比2026年的8060億,增加4554億。

揭仲提醒,近年來國防支出維持高GDP佔比,其中一部分是依靠特別預算提高支出,例如明年將結案的「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及「戰機採購特別預算」,到2030年之前若要再持續提高國防支出,除非繼續提出新的特別預算,否則就要提高年度預算中國防預算的額度,如此以來除非總預算的規模能大幅增加,否則將嚴重排擠社福、教科文等其他的政事支出。

但若爲了減少排擠其他支出而大幅增加特別預算,在歲計賸餘2026年就已經差不多用完的情況下,2026年到2030年的特別預算財源,恐怕就只剩下舉債。

揭仲並且提醒,特別預算多半隻能用於採購或研發,不太能用於人員維持、人員訓練、保養維修等用途;因此若連年編列高額特別預算,會使「核心國防支出」的結構進一步失衡,讓花費巨資所買的一大堆武器裝備,卻沒有足夠的經費來從事人員訓練與保養維修,屆時勢必影響武器裝備的妥善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