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提佈局經貿三大策略 積極解決臺美貿易逆差
賴清德總統發表國慶演說。記者陳正興/攝影
賴清德總統10日出席國慶大會,他指出,在經貿佈局方面,將採取三大策略:擴大投資,深耕臺灣;深化國際經貿合作,佈局全球;打造護國羣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我方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
賴總統於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爲題發表演說。
他表示,在經濟與產業上,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百分之3.3大幅上調到百分之5.1,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也超越了中國。
賴總統提到,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六個月上漲,站上27,301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爲全球第八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賴總統指出,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
賴總統表示,它們在全球供應鏈佔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他提到,許多引領檯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他承諾,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衆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政府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
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政府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賴總統表示,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賴總統說明,未來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
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臺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就業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啓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
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佈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伙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着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爲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羣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將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爲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也要打造臺灣成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劃」,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爲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延伸閱讀
賴總統國慶致詞全文!談變局中奮起的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