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視零安樂死為政績 救傷團體:忽視獸醫專業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救傷的白冠雞指爲例,安樂死是動物福祉的實踐與最後的溫柔,不該被污名化。圖/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總統賴清德8月26日於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表示,如今的臺灣做到犬貓零撲殺,是對生命的尊重。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今表示,賴總統將零安樂死視爲政績,這不僅忽視獸醫專業,更違背尊重生命的本質,甚至可能讓臺灣的動物保護停滯不前,這樣的發言極不妥當。
賴總統在該大會致詞時表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只要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也要對所有生命展現尊重,這是建構美好社會的基石。自己擔任臺南市長期間也大力推動零安樂,之前臺南市每年收容中心安樂死的犬貓數量大約1.2萬隻,後來做到零安樂,這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安樂死,是實踐動物福祉的一種治療方式」,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救傷的白冠雞指爲例,一般而言,健康的白冠雞體重可達700至800公克,但這隻救傷的個體僅有460公克,且右翅羽毛嚴重磨損,全身羽毛亦有不同程度受損;雙腳掌與腳趾皆出現嚴重的禽掌炎。以救傷的野生動物來說,這樣的狀況相當罕見。
經獸醫師檢查,X光顯示白冠雞右翅肱骨爲嚴重粉碎性骨折,撓骨亦留有骨折痕跡,兩處骨折處皆已癒合固定。以成年鳥類來說,這類骨折至少需要4至8周的恢復期,傷勢使牠失去飛行能力,卻仍不斷振翅嘗試飛行,導致羽毛嚴重磨損,當因無法飛行和活動受限而罹患嚴重禽掌炎,再加上傷勢妨礙覓食,最終造成體態極度消瘦。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指出,骨折花多久癒合,牠就承受了多久的痛苦,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無法在野外存活,若一味堅持野放僅是延長其痛苦,直到其在野外死亡,或偶然再被人發現,最終仍需以安樂死結束生命。透過安樂死醫療,牠們能在睡夢中無痛離去。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強調,安樂死是動物福祉的實踐與最後的溫柔,賴總統在8月底亞洲動保大會的致詞中,將「零安樂死」視爲政績,這不僅忽視獸醫專業,更違背尊重生命的本質,甚至可能讓臺灣的動物保護停滯不前,這樣的發言極不妥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