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拍板 下一代巡防艦復活

賴清德總統(中)22日在國防部長顧立雄(中左)陪同下勗勉海軍168艦隊,並宣示國軍未來籌措的武器裝備,包含「下一代巡防艦」。(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22日前往宜蘭勗勉海軍168艦隊時宣示,國軍未來籌措的武器裝備,包含「下一代巡防艦」,形同宣示一度暫緩的「震海計劃」復活。震海計劃是建造大型巡防艦案,據透露,下一代巡防艦的噸位將從原先規畫的4500噸變成6000噸以上,唯相關細節,軍方相關官員未做說明。

行政院21日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預算達9495億元,佔GDP達3.35%,賴清德上週五宣示要在2030年達到GDP5%目標,讓下一代巡防艦案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代號「震海計劃」新一代巡防艦,軍方原編列245億元預算,規畫在2019年到2026年興建原型艦,整合類似美軍「神盾艦」戰系等,但因海軍認爲中科院研發的雷達太大、太重,而且性能未達先進國家水準,全案因而喊停。

但當初編列的245億元預算並未繳回,而是改爲建造2艘2000噸的輕型巡防艦,其中,1艘爲反潛型,1艘爲防空型,並由中信造船得標建造。依照海軍規畫,這兩艘輕型巡防艦的原型艦造好,後續將再各造5艘反潛型艦與5艘防空型艦,以因應共艦威脅。

據瞭解,水面艦出身的海軍司令唐華上將接任後,即重啓「震海計劃」,但將計劃的代號名稱更換,改稱「下一代巡防艦」,「新一代」被「下一代」取代。海軍曾爭取將「下一代巡防艦」列入今年度國防預算,但因潛艦國造預算編列高達2840億元,巡防艦案受到排擠,沒搶到預算,但明年度國防預算大幅成長,終致讓下一代巡防艦預算納入。

據評估,下一代巡防艦噸位最少爲6000噸,甚至有一說是6500噸,且已定案;不排除以對外軍購的方式解決雷達問題,賴清德上週五親自宣佈,更象徵該計劃重新拿上臺面,明年度國防預算中將可看到該計劃的籌獲預算規畫。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宣示,未來國防預算將採「北約標準」,國防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指出,根據北約定義,包括軍文職退役人員給付、軍民協同等符合防衛目的的支出都可列入作爲國防預算,臺灣改採「北約標準」,有利與國際接軌,也有助國際戰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