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肯定小水力發電扮淨零要角

「第八屆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集思臺中新烏日會議中心盛大登場,國際合作方面確定取得重大突破。圖/陳逸格

前言:「第八屆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集思臺中新烏日會議中心圓滿閉幕。賴清德總統在致詞(錄影)中肯定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是重要的交流平臺,並指政府近年來已將小水力納入能源轉型政策,期許產官學界持續跨域合作,讓小水力發電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另外,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並期望藉由跨部會合作與資源整合,帶動民間共同投資新臺幣4兆元,以推動淨零轉型。

本屆論壇由臺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小水盟)、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灣水利產業發展促進協會共同主辦,以「強化綠電韌性,推進小水力加值轉型」爲核心,會中已有多項政策利多釋出。

連續八屆的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不僅爲政府與民間搭建高效的溝通平臺,更確立其在綠電轉型中「穩定基載」的角色。未來,在政策鬆綁、產業鏈完備與國際技術合作的三重驅動下,小水力勢將扮演更強大的綠電韌性來源,爲臺灣2050淨零目標的達成,貢獻關鍵力量。

關鍵法規鬆綁 公部門加碼推動

小水力發電產業論壇自2018年開辦以來,一直是國內跨水資源與再生能源的年度盛事。今年,各級執掌機關明確點出產業發展的關鍵進展:一、關鍵法規鬆綁: 政府行政部門已完成法令修正與鬆綁,預計將大幅加快未來案場的開發速度與數量。二、公部門加碼推動: 包含自來水系統在內,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與臺水公司將加碼推動小水力發電,未來河川、水庫及自來水系統的「灰電」(水資源基礎設施電力)轉型「綠電」將劇增。三、產業鏈成形與專業到位:業界活動力與投資能力顯著增強,並已形成完整的在地產業鏈,涵蓋管路型控制設備、遙控、上位檢測及潛力點探勘等專業領域,機制已全面建立。

能源署:水利署和農水署應進行系統性思考

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目前小型水力發電面臨兩大主要挑戰:一、土地權屬問題:渠道涉及大量公有地、私有地,土地權屬和使用權的協調極爲複雜且耗時。二、民衆接受度問題:過去民衆對發電設施持正面態度,但現在則常視爲「鄰避設施」,公衆輿論對此類開發案的接受度降低。吳志偉強調,爲克服這些挑戰,相關單位如水利署和農水署應進行系統性思考,並加強跨單位協調,以實現灌溉、防汛與發電之間的「共好」。

水利署:水是臺灣最大的能源蘊藏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強調,水力發電若能「做小」並賦予新價值,將擁有無窮潛力。他以無人機的發展爲例,說明小型化創新如何改變世界,水利署的宗旨是透過創新來改變水利產業,也非常樂意推動小水力發電案,並指出水文技術組的阮香蘭組長將會把水利署對小水力發電的投資「翻倍再翻倍」。也呼籲所有廠商和會員關注阮組長,一同推動這項有意義的事業。

中興工程顧問:全球性的「不可能的任務」

中興工程顧問公 司董事長陳伸賢主持綜合討論時引言:儘管政府已將小水利視爲淨零轉型項目之一,但實現2050淨零目標,特別是能源轉型(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增加風能、太陽能、水力等綠色能源),對小水力而言仍是一條漫長且艱鉅的道路,甚至是全球性的「不可能的任務」。他強調各方持續合作的重要性,以確保小水力能成爲淨零轉型中的關鍵環節可以打通。

臺水公司:實踐以水生電,以電助水的理念

臺灣自來水公司(簡稱臺水)總經理李丁來博士開場提及,儘管水價已31至35年未調整,導致公司面臨財務挑戰,但透過綠能策略成功實現「開源節流」。自2016年以來,臺水公司已推動約110處太陽能案場,並完成了6個小型水力發電專案中的3個:臺東利嘉淨水場(130KW)、臺中沙鹿配水中心(715KW)、雲林湖山淨水場(1,500KW)。這些努力累計爲臺水增加近新臺幣一億元營收。

他隨即釋放利多:將推出的招標案包括8MW的小型水力專案。特別是去年宣佈的臺中後一和彰化鳥嘴潭淨水場專案,在吸取承包商回饋和先前專案的經驗教訓後,預計將於11月中旬發佈招標。此外,還有七個總計2.7MW的小型水力專案正在評估中,將陸續推出。

北水處:確保規劃完善且能避免民衆抗議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總工程司許登發表示,北水處已盤點出七個潛力點進行評估,包括四個原水點和三個清水點。儘管小水力發電潛力巨大,但北水處面臨法規限制、噪音抗議、環境保育團體壓力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嚴格管理等多重挑戰。雖然困難重重,北水處仍堅定承諾將小水力發電作爲未來重要發展目標。北水處長興廠小水力發電案(容量約50kW)預計明年8、9月前完工;北水處亦將持續對所有已盤點的七個小水力發電潛力點進行詳細評估,確保規劃完善且能避免民衆抗議。

小水盟:期許臺灣小水力發電「起死回生」

論壇大推手-小水盟理事長洪正中壓軸,首先對臺水公司、水利署、北水處以及水保局、水保署等政府單位積極發掘並釋出新的小水力專案機會,爲業者帶來「利多」與「好消息」高度致謝。特別指出,自來水系統被認爲是目前臺灣小水力發展「成績亮麗」的前段班,其中湖山淨水場、沙鹿配水中心等案,已成就典範,不僅獲得國際肯定,也產生可觀的「回饋金」。

基於此成功經驗,洪正中建議臺水公司應考慮利用這些增加的收入,撥款資助專案的評估工作,可以減輕區處的壓力,加速後續專案的「招租」與推動,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升整體效率。

最後,他呼籲政府與民間持續共同來努力,期許臺灣小水力發電產業「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