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流向成謎 藍憂成營養午餐

澳洲進口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彰化縣政府肉品供應鏈查覈專案全面查覈豬肉來源、流向及原產地標示。(彰化縣政府提供)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佈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檢出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1周內累計3批、總重70.24噸,食藥署表示由於含量未超過0.01ppm限量標準,沒有違規,因此未公佈流向。國民黨立院黨團憂心流入學校營養午餐,7日要求政府立即公佈流向,並質疑是否因美國關稅談判,中央欲拿國人健康作爲籌碼。

國民黨團昨爲此開記者會,副書記長王育敏指出,連續3批澳洲進口豬肉驗出萊劑,流向卻不明,政府有責任說清楚。她要求暫緩進口,派員赴澳查廠,確認是否普遍使用萊劑,並主張恢復逐批檢驗與流向標示,保障民衆知情權。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批評,食藥署連續驗出3批萊豬卻不公佈流向,署長還自稱「安心署長」,根本成了「萊豬署長」。她強調,若萊豬持續進口,未來恐衝擊中小型豬場,波及5萬個家庭生計。

除了國民黨立委,業者昨也到場表態,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蔡德福指出,萊劑會在體內累積,影響生殖功能,長期暴露恐導致小孩發育異常,政府卻放行進口,令人憂心。

前食藥局長康照洲表示,養豬過程使用過萊克多巴胺,就一定會有殘留,只要合法進口就不是問題。針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曾點名臺灣要求落實原產地標示、對萊劑最大殘留容許值做出規範等做法,不正確地暗示美豬存在食安疑慮,他直言「不覺得這是什麼貿易障礙」,不只是豬肉、牛肉,橄欖油、紅酒,甚至衣服也有標示產地,不是特別針對哪些產品和國家。

衛福部長邱泰源則重申,一定以國人健康爲原則,秉持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原則,根據國內標準,按法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