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上臺前 比亞迪早來探路

大陸新能源車近年發展快速,比亞迪更被視爲特斯拉的勁敵。(路透)

大陸新能源車近年發展快速,比亞迪更被視爲特斯拉的勁敵。據透露,早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比亞迪就曾探詢國內各大車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但隨着賴政府上臺、兩岸情勢更爲嚴峻,短期內已無合作可能,這可能串起兩岸電動車合作的機緣,也就胎死腹中。

比亞迪最早是電池工廠,在2003年進軍汽車製造,一開始是做燃油汽車,直到2010年搭上全球對新能源汽車浪潮,加上政府多項政策力挺,2021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首次突破72萬輛,2023年全球銷量突破300萬輛,除成爲大陸汽車產業的龍頭,也超車競爭對手特斯拉。

業界透露,兩岸車界交流一直都有,早在疫情之前,就有比亞迪透過不知名的小組車廠,在臺測試車款的傳聞,但都未獲證實,業界也沒當一回事,直到比亞迪在電動車產業嶄露頭角,各車廠「都想看看比亞迪在搞什麼,當然會想分杯羹」,開始較頻繁接觸。

業界透露,在疫情解封之初,比亞迪就主動來臺接觸各大車廠,探詢合作的可能性,「而且比亞迪非常開放,任何合作模式都不排斥,這對臺灣車廠的吸引力非常大」,不過雙方都知道得看政治風向,所以都沒談到下一步。

車廠主管指出,臺灣車廠過往仰賴美日,但都無法取得關鍵技術,等於「幫人打工」,如今比亞迪主動接觸,不管是合資、合作,多少能從比亞迪身上學些什麼,如果跨入商業模式,還能分食電動車商機,這對受限臺灣市場規模的車廠,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車廠主管也說,臺灣瞎挺特斯拉,其實分不到什麼,還得看特斯拉臉色,動不動就要求把供應鏈移出臺灣,與比亞迪合作「他們(比亞迪)要的是面子,很願意放資源,我們(臺灣車廠)要裡子」,車廠賭的是未來若政策能更開放,就能搶下比亞迪代工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