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自認戰犯 執政和派系問題解決了嗎?
▲大罷免後柯建銘遭逼宮,賴清德自認是戰犯,出手清理黨內戰場。(圖/民進黨提供)
●陳敏鳳/資深媒體人
在大罷免之後,賴清德親自要求黨團幹部改選,劍指黨團總召柯建銘,結果引來外界總統干涉立院黨團自主之評,是否爲馬王政爭2025年版?近日,賴清德談到是否逼宮柯建銘一事,他自認自己是戰犯,賴總統首次承認自己也是戰犯,外界認爲賴清德鬆口了,黨內問題甚至執政問題都將雲開見月明瞭,但是否真如此,恐怕不然。
賴清德近日提到逼宮柯建銘一事,曾表示事情已經過去了,自己是戰犯,責任會一起承擔。有人認爲,賴清德經過半月的思考,大概已經想清楚了,也認爲外界一些他在大罷免中的過失和錯誤發言,且去新竹拜訪時也跟柯建銘有互動,讓人認爲,黨內鬥爭黨團總召的戲碼應該可以告一段落,基層也可鬆口氣。
賴清德自認戰犯 黨內炸彈仍未拆
但真是如此嗎?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總統承認自己是戰犯,並不代表要求黨團幹部必須改選的事情也停下來,從目前黨團除總召外的幹部迄今仍未有人敢登記,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從過去賴清德的性格,認爲是對的事絕不會輕易放棄。加上高雄的立委邱議瑩又發言批柯建銘,邱並非賴系人馬,且她自己身爲國會議員踹破法務部長辦公室門口的印象也深植人心,但她卻跳出批柯,讓人覺得風向還是沒變,黨內炸彈還是未拆除。
▲立院黨團幹部找嘸人,黨團同志仍高聲批判柯建銘,顯然即便賴清德出手,仍未拆彈成功。(圖/記者屠惠剛攝)
這種黨內氣氛如果仍無法團結的話,那面對柯文哲交保出來後的藍白合,執政恐怕就更難了,而選對會的決策,已經將非執政縣市的提名權全數交給黨主席,這對賴清德來說,當然是顯示自己在黨內還是大權在握,但也考驗賴清德的派系公平性,考驗賴清德個性中固執的那塊偏好。
這種個性上的偏好,讓他在國政用人上存在着許多盲點。例如國安會副秘書長三位人選,過於年輕且沒有國安經驗,就被外媒點名了。如果放在李登輝時代,這三位怎可能坐上國安會副秘書長之位呢?
領導人的格局與執念 影響執政的視野
李登輝時代的國安會是用來打仗的,包括加入WTO的過程等,若非國安情報的準確度,恐怕結果也會不如預期。當時流行面對中共的挑戰,李登輝政府有十八套劇本,請問現在中共的威脅是不是隻淪爲民進黨的政治口水戰,這樣的國安會人事面對中共真的來挑戰,能夠端出幾套劇來來因應?即使連陳水扁時代被號稱童子軍治國,但國安會也不敢這樣用人,仍沿用李登輝時代的國安人馬,那纔是真正在搞國安,而不是藉國安之名搞國內政治。
其實用什麼樣的人才就可以顯出領導人的格局在哪裡?如果只會用聽話的年輕人,而不敢用輩分高的能幹的人,代表領導人的才能或者眼界也只比那些年輕人高了一些罷了,並非能治一國之才。
再如閣揆問題,大罷免之後,賴總統舉行黨內座談會,不少黨公職提到爲何不讓閣揆換人,總統認爲換人不是唯一負責任的方法,可是爲何一定要黨團總召換人才代表負責任呢?這個雙標永遠有人無法理解的賴清德道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個性溫和具協調能力,但須殺伐決斷之時就顯出其弱點。(圖/行政院提供)
事實上,卓揆在早年是個不錯的民意代表,其溫和個性人緣好,具有協調的功能,可是一旦發生必須殺伐決斷之時,就往往顯出其弱點。例如大罷免時的一萬元發不發,行政院無法立即做出決策,外界都難以想像,不做出決策也罷,還要開個記者會告訴大家政院的天人交戰,這招着實讓人看不明白。
財劃法就是藍白的鍋 政院卻把自己搞成小媳婦
再談最近的財劃法問題,面對藍營來勢洶洶的批鬥,政院又是如何面對的呢?明明是藍白的立法錯誤,政院卻要搞得自己像小媳婦一樣。又卓揆面對這些縣市長的時候又能如何處理呢?可能發出的聲音都敵不過這些自家人犯錯的縣市長,大家都在等待卓揆如何處理這一攤,也代表了賴清德肯定卓揆能力的判斷是否爲正確。
政院當然要出面解決,不管立法院搞出多大的烏龍,做爲行政院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是政院至少要表明這是幫藍白收拾爛攤子的立場和態度,而不是一副就是自己錯的樣子,這當然搞得綠營基層怨氣沸騰,如果搞不好,另一波要求換閣揆的聲音就能壓得住嗎?
搞得體育部長李洋,一上臺要求大家30分鐘跑多少路程,究竟是要訓練選手還是辦體育業務?大家就等着看總統用錯了一個經濟部長之後,是不是又會折損一位奧運金牌選手?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賴清德的一念之間,爲何在大罷免之後,那麼多人寫蔡英文當年是如何改變的?是不是也在明示、暗示賴總統也該要改變一下自己的執念,臺灣不是臺南市,不放大格局如何治理臺灣這個國家?不懂用人如何讓執政更好?這不是幾張圖卡可以解決的事情。
▼筆者認爲,賴清德做人做事太過執念,限制了當領導人的格局。(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