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執政週年民調回顧 挺過亂流、僵局未解
▲總統賴清德發表520執政週年談話。(圖/記者林敬旻攝)
●王宏仁/成大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分立政府的難題,2023年9月,總統大選前四個月,我在《思想坦克》專欄提到選後可能是分立政府,而且「假如賴清德政府要跟藍白過半的國會妥協的話,那就得滿足主打減少政府總體開支的民衆黨、以及加碼民生跟退休支出的國民黨,這兩個要求可能排擠到的就會是國防支出,藍白爲多數的國會也勢必會重提過去八年主打的幾項議題跟政策重新調查,而這也可能成爲選後一兩年的議題主軸,導致習慣快刀斬亂麻的賴清德可能在用人跟推動政策上勢必比較緩慢」。
2024年8月,就職三個月,而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被羈押時,我提到了民衆黨並不會立刻泡沫化,因爲其組成動力是對於兩大黨的反對。
而在今年2025年3月,我在這個專欄則再次預測,國民黨不會提倒閣,因爲目前民進黨靠着單方面大罷免要達到翻盤仍有難度,尤其是民進黨的支持度仍未提升。
各黨派支持者非常穩 彼此之間極化嚴重
過去這三次的預測,都是基於對臺灣總體民意的一個判斷,各黨派支持者都非常穩定,但彼此之間極化嚴重。這個現象在各黨派支持者出現了各自的資訊收集管道、彼此累積同溫層、對事實層面的理解越差異越大之後則更爲穩固。
在賴清德政府執政週年至今,假如我們攤開各家民調,基本上都呈現了類似的趨勢,賴清德剛上任時維持穩定四到五成的支持度,接着在執政過程中碰到亂流,這中間經歷了青鳥運動、風災、柯文哲被關、釋憲、預算案爭議,讓賴清德政府的民調與支持度一度下挫,但到最近又有些微回升,回答滿意的人數、支持民進黨的人數,都大致與賴清德剛就任時接近,或者略爲下降。
從這數字來看,可以說賴清德已經穩住了第一年的初期支持基礎。
過去每屆總統在第一年執政都會遇到大亂流,而賴清德政府算是度過了這個亂流──或者,也可以解釋是,民衆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狀態,並且已經對這狀態有了各自的責任歸屬。甚至連股票數字,在經歷大風大浪之後,也回到了就職之初的狀態。
然而,假如我們觀察不滿意度、未表態、國民黨、以及民衆黨支持度的話,則呈現一個很有趣的狀態。首先,大部分的民調都顯示,國民黨支持者的比例在這一年來下滑嚴重,許多在2024仍跳出來投給侯友宜的人,在這段時間的觀察後又回到無黨派去了,國民黨內則更多韓國瑜以及傅崐萁的支持者。
而在同時,民衆黨的支持羣衆雖然略微下滑,但是剩下的人的忠誠度與動能都更高,因此目前已經止跌,並始終維持在與國民黨相加略等於民進黨的比例,也與我之前預測相同。總體來說,這意謂着這段時間的無黨派選民增加了。
▼各黨派支持者都非常穩定,但彼此之間極化嚴重。(圖/記者湯興漢攝)
無黨派選民增加 且對執政者不滿意度變高
但這些增加的無黨派選民,並沒有被賴清德執政給吸引。這些選民在這一年來,雖然沒有投向反對黨的懷抱,但各項民調也顯示這羣人許多對於執政並不滿意,因此從去年就職日時的未表態,逐漸變成今日對賴清德不滿意。
假如我們觀察各家民調數字,都可看到滿意的羣衆比例先降再彈回來,但不滿意的比例則是逐漸累積上升、未表態逐漸下降,尤其出現在無黨派選民開始表態不滿上。
爲何會有這樣的變化?因爲這羣無黨派選民,比較多還是在意結果論,也就是執政黨的政策產出爲何。執政黨喊冤受到預算牽制影響,但是這羣選民還是認爲執政黨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或繞過這些問題,如同我之前的專欄文獻回顧,他們對於分立政府的卡關主要是怪罪給執政黨。
因此這羣人不一定覺得反對黨做得好,也因此沒有加入國民黨或民衆黨;同時,它們覺得賴清德政府並沒有一個可以喊出口、拿到手的優惠政策,而這段時間也因爲國會爭議,使得政治輿論空間的議程設定幾乎都是反對黨在主導跟民間抗衡,從選罷法、調查權、違憲、司法、房價、交通、放假等都不是執政黨掌握主導權(如同本文一開始提及在2023年的預測)。
執政黨唯一掌握主動權的是亞亞案,其他則受限於議題類型或時間錯置而無法加分(例如控制升值危機、臺美談判、海馬斯、核電歸零等)。
因此這羣無黨派選民主觀認爲並沒有看到賴清德政府特別的政績(例如馬英九可以到處拿出米酒瓶炫耀),當然會從未表態改爲不滿意。
而隨着本文一開始所提及,各黨派支持者的資訊接收管道越來越分衆以後,要把任何的政績傳遞到其他人的耳中,也加倍困難。
大罷免 必須爭取無黨派選民支持纔會成功
這樣的僵局,對於賴政府接下來的運作會更爲困難。已經有部分無黨派從未表態改爲不滿意,那剩下能爭取的未表態無黨派比例就更少。
即使目前執政黨與民間團體全力推動大罷免,希望可以改寫憲政僵局,但如同我之前分析,光是現有的民進黨支持者比例,可能無法成功地讓立法院翻盤,還需要進一步爭取到無黨派選民,願意出來投票罷免、也願意出來在補選中投下支持執政黨的候選人(而非又回去投給另一個反對黨的繼任者)。
假如照目前的支持程度,除了罷免案之外,也可能導致2026年地方選舉同樣造成困難而不利政策落實到地方。
因此,假如要爲這一年賴政府面對的臺灣民意下一個註腳的話,我會總結爲「挺過亂流,僵局未解」。民衆可以理解憲政僵局,但要轉爲對大罷免或接下來選舉的支持,民衆仍認爲身爲總統的賴清德與執政團隊應該有刻畫願景、議程設定的表現。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決策團隊跟宣傳團隊的擴大都會是有幫助的。
▼光是現有的民進黨支持者比例,可能無法成功地讓立法院翻盤,還需要進一步爭取到無黨派選民,願意出來投票罷免。(圖/記者屠惠剛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