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任有何影響?大陸學者這樣分析美中臺三角格局

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將於5月20日上午舉行,各界關注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記者黃義書/攝影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於今日就職,對兩岸關係乃至於美中臺關係會有何影響備受關注。大陸學者指出,美國對臺軍事支持會越來越深,但「不可能突破到可以搞法理臺獨」,至於大陸對臺灣應該也會維持2016年以後的政策。

大陸知名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日前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6年「520」之後,中國大陸對民進黨掌握行政權的臺灣,就是政治、軍事、對外關係、技術、還有信息的全面擠壓,「唯一例外就是經濟稍微有點空隙,但總的來說遠不如2016年以前」。

他預判,賴清德上臺後也是這一套,「因爲賴清德關於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基本表述和主要做法,不可能大不同於蔡英文」。他也認爲,國民黨若贏得行政權也一定會「照抄民進黨」關於「事實上臺獨」的經典表述,即「臺灣已經主權獨立國家,它的名稱叫中華民國」。

至於美國方面對臺的做法,時殷弘預期「基本也都是一樣的」。他指出,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支持、其他支持會越來越深入廣泛,「但是不可能突破到你可以搞任何法理臺獨」。就美國高官近期頻頻提出針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詮釋,時殷弘則解讀,這是美國一貫政策的延續,「雖是一箇中國政策,但越來越掏空的內容,越來越接近臺灣的表述」。

他分析,美方的「一箇中國政策」從「上海公報」(1972年)開始,即如果大陸和臺灣是和平統一,美國就服從,但(美方的解讀)這個和平統一併非「我有14億人,你2,300萬人」,而是「一對一」的。

他並指出,美國把一箇中國政策那「一中」掏得越來越空,那些講聯合國決議的說法也是這樣的延續,但另一方面,美國不會丟掉一中的空殼,「因爲這個空殼子還不太空,它是防止中美軍衝突的必須的」。

就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時殷弘特別提到,自舊金山峰會以後,因爲中美飛機、軍艦衝撞的可能性急劇增高,所以雙方都提高了防止中美軍事衝突的努力,且比較落實,以至於美國拜登政府高官匿名公開表示「兩軍『非專業性的互動』顯著減少」。他強調,美國會更加註意防止同中國大陸的軍事衝突,中國大陸也一樣,「當然不會永遠這樣下去」,但什麼時候會有基本的走向變化,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