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稱國會界線「非多數就贏」 徐巧芯批:發明專制新說法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痛批賴清德專制。(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昨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主題聚焦「憲政體制」,賴清德稱「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引發討論。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今(30日)痛批,這完全是賴清德發明的「專制」新說法。如果不是多數表決爲議事標準,那怎樣纔算?只有聽賴清德的纔算數嗎?議會政治本來就強調多數原則,「而不是如果不順你的意,就可以一直投票一直投票投到你爽爲止,或者是濫用罷免讓國會成爲你自己的樣子。」
針對賴清德昨日的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徐巧芯今日直批,賴清德十講,截至目前都在亂講。繼第一場主軸歪掉還拿出過時的臺獨歷史論述,第二場把不同意見者當成雜質試圖「打掉」,第三場則是扭曲歷史(已經默默偷改新聞稿內容)。賴清德選前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選後把中華民國憲法利用成災難。
徐巧芯指出,首先、賴清德聲稱制憲「沒有臺灣人參與」?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臺灣有派出18名代表,包含農會漁會工會等,皆由社會推舉,參與會議。賴清德總統的說法是錯誤的歷史事實應該要修正,否則就是抹去臺灣前輩對於憲政體制的努力。
徐巧芯續指,第二、賴總統說國會是屬於議會制度,「多數不是表決贏了就贏」?這完全是賴清德發明的「專制」新說法。如果不是多數表決爲議事標準,那怎樣纔算?只有聽賴清德的纔算數嗎?
徐巧芯質疑,如果議事程序不是以表決作爲決定,那爲什麼每四年要有一次國會的選舉?不是表決贏了就算贏,那難道是總統說了纔算算數嗎?如果是這樣這叫做一黨專政跟獨裁,不叫做民主議決制度。表決在議會制度裡面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本身就是民主制度的程序體現,更是民主政黨政治實力的表現,議會政治本來就強調多數原則,無論法律案、預算案、人事任命案,本就是交由國會進行表決。而不是如果不順你的意,就可以一直投票一直投票投到你爽爲止,或者是濫用罷免讓國會成爲你自己的樣子。
徐巧芯說,爲何不說說很多國家其實沒有罷免的制度呢?難道他們就不民主嗎?美國是不能罷免聯邦議員的,與臺灣灣同爲雙手長治的法國也不能罷免國會議員。德國、日本、新加坡、韓國也都沒有罷免制度。難道他們就沒有民主了嗎?只有民進黨做主纔是最大的民主嗎?
徐巧芯抨擊,賴清德意圖暗示大罷免,又扭扭捏捏,內容荒腔走板,底下也沒幾個人在聽,賴清德的演講暴露了他的草包、無能、無知、反民主思想。中華民國不是災難、中華民國憲法也不是災難,曲解憲法的賴清德才是災難,「726請投下不同意罷免,就是對賴清德投下不信任票!就是下架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