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不出席教宗葬禮的玄機

(圖/路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出席復活節儀式的隔天與世長辭,世界各國政教領袖與信衆對此莫不同感震驚與不捨。

因教廷是臺灣僅存的12邦交國之一、且是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賴清德總統除了第一時間在社羣媒體表達哀悼外,並透過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正式向教廷致上哀悼之意。儘管外交部曾表示在努力協調由賴清德親自率團出席,不過最終決定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特使前往梵蒂岡參加教宗葬禮。

參加教宗葬禮將爲臺灣領袖提供一次罕見與世界領袖同場交流的機會,目前已知將出席葬禮的國家元首與皇室成員,包括: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爾、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巴西總統魯拉、波蘭總統杜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伊、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與王后萊蒂西亞,以及英國威廉王子。

雖然賴清德代表臺灣出席這場葬禮,符合外交慣例,因前總統馬英九曾在2013年率團出席教宗方濟各的就職典禮,前總統陳水扁也在2005年出席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不過最終由陳建仁率團前往出席教宗葬禮,顯系臺梵雙方在參與層級上已經有了默契。

尤其是方濟各生前致力改善與北京的關係,若賴清德執意前往,無疑會使方濟各的努力功虧一簣,反而對臺梵邦交關係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佳昆指出,中方願與梵方共同努力,推動陸梵關係持續改善。但被問及北京是否會派人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時,表示沒有相關資訊可以提供。

陸梵雙方在2018年達成一項臨時協議,讓彼此在中國大陸主教任命上都有發言權。這項協議於2024年10月已第三次延長,有效期爲4年。由於中方對天主教始終保持警惕,以致該協議至今未能成爲永久性安排,說明雙方改善關係仍有瓶頸。

若賴清德率團出席葬禮,雖然象徵是20年來臺灣與美國現任總統首次同場的意義強烈,然而考量賴清德與川普在葬禮中實際互動的機會不大,就如同2005年陳水扁出席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時,未能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握手一樣。更何況陳水扁出席前,梵蒂岡曾表達希望臺灣派較低層級官員出席的立場,此次應同樣有此表達,臺北順勢而爲未強友邦所難,對深化雙方關係應有助益。

前次因臺北堅持由陳水扁出席葬禮,故北京未派代表團參加。同樣地若賴清德率團出席葬禮,北京派代表團參加的可能性不大,陸梵關係發展可能就此冷卻。這不利梵蒂岡欲藉改善與北京的關係,進而讓天主教徒在大陸能享有基本信仰自由的目標,也可能波及臺梵關係。與其如此,藉機穩固臺梵關係,甚至共同致力促進大陸的信仰自由,恐比參加一場可能與世界領袖互動不多的葬禮來得重要。(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