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上合會卻缺席九三閱兵 印度、土耳其不敢踩美紅線?
印度總理莫迪和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將出席8月31日起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但不會參加接下來的九三閱兵活動,有分析稱,兩人「近在咫尺卻刻意缺席」的動作絕非偶然,而是出於多重考量,其中也包括「美國是其不敢觸碰的敏感紅線」因素。而沒來的南韓總統李在明,則可能因此錯失其任期內唯一能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的機會。
據中華網報導,北京當局28日公佈參加九三閱兵的26名各國領導人名單,莫迪和厄多安並未在列,引發關注。因爲兩人在閱兵前幾天就已抵達中國,出席29日至31日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近在咫尺卻刻意缺席」的動作,更多反映的是他們自身的處境。其擔心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是歷史包袱,難以啓齒的二戰舊帳:二戰期間,土耳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德國、義大利保持曖昧關係仍留下爭議。厄多安若堂而皇之出現在北京閱兵臺上,無疑會觸碰這段微妙歷史。印度的情況同樣複雜,日本侵入印度次大陸時,部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主義人士與日方達成協議,試圖藉機建立武裝力量,也讓印度的歷史角色顯得難以公開面對。
二是現實顧慮,北約與美印關係的牽制:土耳其是上合組織成員,同時也是北約國家,在西方主要領導人普遍不出席情況下,厄多安若單獨現身北京,將被解讀爲「倒向中國」,政治風險可想而知。印度近年來不斷靠攏美西方,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以高關稅羞辱,莫迪仍希望通過保持「與中方保持距離」姿態,換取美國更多戰略迴旋空間,避席九三閱兵就是一種政治信號。
三是日本幕後操作:據多方消息,日本遊說多位外國領導人不要出席北京閱兵,傳投入巨資遊說和施壓。
四是美國因素,不敢觸碰的敏感紅線:美國對中國在閱兵中展示新式武器裝備及強調捍衛二戰歷史成果極敏感,在這種背景下,莫迪和厄多安再想彰顯「獨立自主」,也不敢輕易冒險,不如謹慎避席。
另據看看新聞,此次因未出席閱兵而可能「後悔」的還有李在明;按照目前情況看,李在明要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任期內會晤金正恩,怕是不現實的事情,中國搭好的這座橋,李在明卻錯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