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閱兵,踩紅線,日德越來越猖狂,戰敗國爲什麼要挑戰中國?

8月24日,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呼籲歐洲及亞洲各國不要參加中國九三閱兵。日本通過駐外大使館等向各國稱,此次中國的活動過度聚焦歷史、反日色彩濃重,呼籲各國謹慎考慮。

此前一週,8月17日,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訪日,與日本外相巖屋毅會晤後,突然針對中國提出三項無理要求——不準中國“支持俄羅斯”、不準中國管制稀土出口、不準中國在東海、南海和臺海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這些要求不僅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還試圖踐踏中國的“紅線”。

這世界是怎麼了?

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二戰的戰敗國,邪惡的法西斯軸心國又聯合起來,挑釁戰勝國了?

二戰勝利後,反法西斯同盟國共同建立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戰後國際秩序,並很快進入了冷戰時代。

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進入了所謂的“後冷戰時代”,美國主導的大國合作、新自由主義秩序和多邊主義成爲主流議題。但是隨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7年特朗普上臺,新冠疫情,俄烏衝突,中東亂局以及特朗普再次執政等衝擊國際秩序的大事件頻繁爆發,以美國霸權主導和新自由主義秩序爲主要標識的冷戰後時代正在走向崩潰。

美國對外霸權的相對地位,以及對內的治理秩序都在衰落,使全球地緣熱點出現權力真空,

激發了很多地區強國的“雄心壯志”,一些新興國家也得到機會順勢崛起。紛繁複雜的國際舞臺上,戰後國際秩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甚至呈現出逐步解體的態勢。

而全球秩序逐步解體,驅動更多國家追求本國利益。

德國和日本,從經濟實力上講,都是地區強國,卻在軍事、政治和外交等各方面被戰後國際秩序壓制,當然不會錯過這難得一見的好機會!

德國和日本挑戰中國,是在全球秩序解體的背景下,妄想趁機解除“戰敗國封印”,完成“國家正常化”,圖謀本國利益。

作爲戰敗國,德國和日本不再是所謂的“正常國家”,被盟軍“去軍事化”,外交上也被要求“永遠不能威脅和平”。

兩國一直希望能夠“國家正常化”,纔有機會擁有與經濟實力對等的軍事力量,以及對等的國際政治地位,擴張其國際影響力,助力其經濟進一步發展。

“國家正常化”還能使兩國擺脫“戰敗國”的身份,大大增加國民自豪感。這是它們國內政治和民族心理的需要。

隨着兩德合併、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北約多次違背許諾東擴,威脅俄羅斯地緣安全,歐洲的戰後國際秩序逐步解體,德國基本完成“國家正常化”。

統一後德國成爲歐盟領導國,但軍事上仍堅持“剋制文化”:海外派兵需議會授權,拒絕參與伊拉克戰爭,軍費也被法律限制。

北約東擴導致俄烏衝突爆發,成爲德國“正常化”的轉折點!

德國趁機渲染“俄羅斯威脅論”,炒作“未來5至8年內,俄羅斯可能將攻擊北約”“2025年9月,俄羅斯可能進攻立陶宛”,並以此爲由大幅增加軍費,提高國防軍的軍備,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着手提高武器生產能力,並參加更多的北約行動,在歐洲東部派出更多的士兵和裝備,加強對外軍事幹預。

2023年6月,德國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宣佈要大力維護“綜合安全”。該概念將安全問題從傳統的軍事外交方面,擴展到貿易安全、經濟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等一系列領域。

2025年3月,聯邦議會批准修訂德國《基本法》——規定超過國民生產總值1%的國防開支,不再受“債務剎車”限制。債務剎車,就是法律規定德國政府每年結構性新增債務不能超過名義GDP的0.35%。德國終於拿到全力發展軍事力量的權力。

德國總理默茨在新聞發佈會上情不自禁地高呼“德國回來了。”

下一步,德國將在2025年8月底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成戰後體制上一次重要的集權改革,“以便聯邦政府能夠在廣泛而堅實的情報基礎上作出決策”。

相比歐洲,東亞的戰後國際秩序較爲穩固,直到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纔開始鬆動。

日本只能通過挑戰中國,動搖戰後國際秩序,尋找“國家正常化”的機會。

換句話說,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日本右翼勢力將“中國威脅”當成修憲擴軍的合法性來源,並把這當作一條在美日同盟框架下走向“正常國家”的“捷徑”。

2025年3月,日本突然表示《中日聯合聲明》無法律約束力。該文件是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石,寫明“日本尊重一箇中國原則,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

這也是同盟國與日本之間結束戰爭狀態、構建亞太戰後國際秩序的法律基礎,當然具有法律約束力。日本公開將其否認,就是在衝擊戰後國際秩序。

日本右翼勢力還把臺灣、釣魚島、南海等議題當成突破口,反覆衝擊戰後國際秩序。

日本右翼勢力也知道自己在“危險走鋼絲”,天天挑釁中國,在紅線上反覆橫跳,要是真的把老實人惹急了,捱揍怎麼辦?

他們想出的辦法,就是利用捆綁美國及其盟友的方式,‌驢蒙虎皮‌虛張聲勢,一條狗亂叫容易捱打,一百條狗扎堆亂吠,總能讓人打狗前考慮一下。而且日本通常只喊大話不做行動,以避免與中國爆發衝突。

這就是所謂的亞洲北約化,也給了德國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的機會,推動東亞戰後國際秩序解體。這不但能讓德國的國際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東亞國際秩序解體,日本“國家正常化”,還能跟德國一起努力(妄想)“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企圖干涉九三閱兵,日本到底在怕什麼?

九三閱兵是鞏固戰後國際秩序的大事件。日本在二戰犯下累累罪行,不只是針對亞洲各國,而且曾活體解剖美國飛行員,將印度、澳大利亞戰俘、美軍飛行員和英國平民當作軍糧,強徵荷蘭白人慰安婦,虐待斬首澳大利亞俘虜……

日本怕世界記起日本深重的罪孽,怕國際社會團結起來,守護戰後國際秩序,讓日本失去“國家正常化”的機會,所以纔會呼籲各國不要參加中國閱兵。

進一步講,德國和日本想要國家正常化,歸根結底還是想要得到匹配其經濟實力的國際地位。本輪全球化走入冬季,它們衝擊戰後國際秩序,爲的是在新一輪全球化中佔據主動,搶到更大份額的市場和利益。

從人類開始進行貿易,商人或者資本就有進入更大市場,以獲得更多利益的強烈願望。也就是說,全球市場天然趨向打通,有內在統一的需求。

這是歷史上興起了一輪又一輪全球化,並在舊的全球化進入冬季、舊的國際秩序趨於解體後,各種衝突更加頻繁激烈的根本原因。

德國和日本現在這麼猖狂,顯然還沒認識到,下一輪全球化必將由東方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