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動產

好鞍,配好馬。

小紅書上的一篇筆記,標題爲:爲了Labubu,我想買人生第一隻奢牌包。

這篇乍看是騙閱讀量的筆記討論度竟然過萬,不少消費者爭相曬出了因擁有了一枚價格百元的潮玩掛飾,因此入坑一件或多件價格過萬的奢牌手袋。網友順勢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我確信,買‌Labubu和奢侈品的肯定是一個羣體。

潮玩的風隨着‌Labubu的爆火再次迎來了高點。年輕人開始熱衷購入Labubu,並且給自己的娃買不同的“娃衣”大曬特曬。彷彿只有這樣,才配得上自己熬夜搶到的辛勞和極佳手氣開出來的隱藏款。這樣來之不易的隱藏款,對應着二手市場交易價飛漲、十數倍的溢價仍舊一“bu”難求。

小紅書@叄點半潮玩 ▐

韓國多位頂流女星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連續曬出與Labubu的合照;泰國公主思蕊梵在巴黎時裝週期間,也將該潮玩掛在愛馬仕手袋上,引發外網熱議,使其關注度持續走高。

憑藉着名人與皇室的雙重背書,迅速將Labubu塑造爲“潮人密碼”和財富象徵,爲品牌的身價暴漲再添一把火。霎時,海內外社交媒體上不斷涌現相關話題,年輕羣體爭相在網絡上曬出Labubu的身影。

中國女明星‌Labubu,在明星圈也是當之無愧的 頂流

微博@宋雨琦_Cookies923 ©woowTaylor▐

何況Labubu家族有着龐大的宇宙觀和家族體系,如迪士尼、環球影城一樣有完整的故事敘事。更重要的是‌Labubu家族將角色細分爲男性、女性,甚至還有“上下級”“同父異母”“戀人”交織關係與“相互嫉妒”等複雜情感。

超強擬人化的背後,引發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包掛現象:Labubu可以覆蓋消費者性別跨度,隨着熱度攀升,日漸取代奢侈品牌包掛。

清晨的巴塞羅那街頭,

消費者爲了擁有一隻Labubu早已等候多時。

小紅書@MomO ▐

包掛作爲奢侈品的最佳入門選項,是不少消費者首次消費的單品。只不過在Luxury Shame的環境裡,奢侈品購買力低迷,越來越多消費者找尋平替。Labubu的出現恰逢其時。令消費者以較低的價格,通過DIY來彰顯個性,依舊保持對文化類、潮流類消費產生興趣。

畢竟在這個年代,一款標誌性的單品更能引發共鳴;一款可愛的單品,更能勾起別人的讚美與關注。獲得“這好可愛”的誇讚,也比收穫有品位和有錢的標籤更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Labubu的愛好者分爲兩類。一類人追逐入門的百元款“文化消費”,可以安心地憑藉喜好選款購入,讓消費者擺脫心理負擔。一類是追逐溢價的“投資天才”,他們通常將聯名款連盒端走,等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後再下場大賺一筆。

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公佈的年度十大轉賣商品中,Labubu高居榜首,其中隱藏款普遍溢價50-100倍。它與vans的聯名款首當其衝,該款式發售價爲760元,二手市場成交價7399.5元,價格暴漲870倍。

看到Labubu爆炒的價格,讓不少人直呼“早知道”。

小紅書@噗噗咔咔 ▐

二手市場的亂象讓Labubu晉封爲“千金配飾”,一如二十年前爆火的蒙奇奇。帶有圈層屬性的它是絕不能單獨現身的,需得搭配愛馬仕、CHANEL、LV纔算“合理”。最令人豔羨的是小紅書上有位江浙富姐發文稱:棕色的娃,配LV老花最適合,還是金棕的Birkin更好?

一時不知道該羨慕她可以隨手購入奢牌手袋,還是擁有最新款Labubu。動輒溢價50-100倍的潮玩,比黃金漲幅還快,年輕人將它奉爲穩賺不賠的理財產品。並且,這絕不是一筆關上國門的生意,作爲2024年十大成功出海品牌之一,泡泡瑪特主攻地點是以泰國爲主導的東南亞市場。

奢牌包與‌Labubu的組合,對潮玩圈層來說並不稀奇。

小紅書@徐圓圓在這 ▐

曼谷的街頭,Labubu的身影隨處可見,有人把它掛在包上,有人帶着它形象的金飾,甚至泰國寺廟也成了Labubu的天下。品牌抖音直播間裡充斥着滿屏的泰語,大意爲:能否郵遞到泰國,怎麼樣可以辦理轉運。Labubu甚至被泰國官方授予“神奇泰國體驗官”稱號。

當然,這與泡泡瑪特的精準佈局有着密切關係,主題門店、本土化營銷穩抓消費者的錯失恐懼症心理。比如新加坡魚尾獅限定、可口可樂合作款皮膚,再加上品牌自身一代、二代、三代的快速迭新,讓這隻邪惡屬性的兔子成爲一些人眼裡更被看好的買賣。

癡迷的泰國消費者將Labubu當作潮流紋在身上 ▐

對於黃牛和粉牛(粉絲兼黃牛)來說,‌Labubu是當之無愧的財神爺。

在純愛戰士眼中,‌Labubu則是成年人的阿貝貝,是輕量化消費帶來的情緒價值。

它在年輕人的生活裡與寵物貓狗承擔同樣的職能,爲主人提供情緒價值和陪伴。尤其對於在異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來說,用擬人化的潮玩建立情感連接,用於深夜emo時聊以慰藉。

五月天的粉絲無論走南闖北都會帶上標誌性的“胡蘿蔔” ▐

如同追星女孩養娃,給棉花娃娃買衣服、帽子、平安鎖;週末或假期,將乙遊男主的小卡當作旅行搭子,安置在飛機窗邊,餐桌角落,一起欣賞異國高空中的日出或美食。社交媒體上大量用戶自發分享的養娃日常,成功推動了品牌情緒經濟的口碑。

說到底,消費者不過也是想花小錢買陪伴罷了。如同昨日的暴力熊、hello kitty、玲娜貝兒,市面上陪伴玩具的款式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掀起一輪新的搶購風潮。主角是誰,未必重要。

2024年夏天,情緒消費悄然成長爲消費市場的新趨勢。玩具作爲其中的重要代表,除了情緒價值外,還多次通過定製服務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網絡上不少手工店可以根據消費者提供的寵物毛髮,做出和自家寵物一模一樣的克隆玩具。

據博主透露,定製一款與自家寵物相似度極高的玩偶,

價格要四位數且需排隊搖號。

小紅書@每天800個心眼子 ▐

還有泰國出品的黃油小熊,2025春節檔最受矚目的哪吒與敖丙,不僅承載着文化內涵和情感依託,還能滿足年輕人的文化認同、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只不過,近千元的手工定製、溢價數百倍的潮玩引發的瘋狂,堪稱市場經濟“致幻劑”。

利潤的誘惑驅使散客前仆後繼地涌入市場,不惜投入鉅額資金妄圖買斷,營造‌Labubu一件難求的假象。 各類直播間虛虛實實的成交量,讓不少新手充當了市場接盤俠。 抱着僥倖心理的老手,在新款發佈當日的凌晨兩點就蹲守在店門外,等待着開門營業後一擁而上。 只不過,這場輕量化消費撬動的百億市場,最終贏的只有資本與理性收手。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