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除了臘八粥,還有啥節日限定美食? | 豫記

“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

今天是臘八,年味也正式從這個節日開始。

臘八要吃臘八粥,但臘八粥也有不同,不僅有甜粥,還有加入麪條、肉的鹹粥,甚至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限定版本。

你今天喝臘八粥、吃臘八蒜了嗎?

小米、夏夏 | 撰文

01/

臘八蒜、芝麻糖

南陽臘八粥與衆不同

臘八要喝臘八粥,但在河南,也有一些不同。

河南人一定要吃臘八蒜。

臘八蒜,顧名思義就是在臘八這天醃製。

因這個季節正值數九寒冬,氣溫較低,天越冷,醃製出來的臘八蒜就越綠越脆,還不容易腐爛變質,早了或者晚了口味都不地道。

醃製臘八蒜大約需要二十幾天的光景,蒜瓣在密封嚴實的陶罐裡經受醋的充分浸泡,一直到除夕夜才能啓封食用。

我記得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臘八蒜,總覺得綠色很詭異。

現在越長大,明白生活的滋味之後,反而覺得酸辣爽口的臘八蒜是調味的好手。

在充滿熱騰騰的甜香的小屋子裡,老師傅手上有勁兒,拽着雪白的糖往外扯,手中甜蜜的飴糖最終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成爲一根根酥脆的芝麻糖。

這是在安陽曹馬村,“臘八祭竈,年下來到”,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按照年俗,“小年”要吃芝麻糖。

曹馬村的芝麻糖聞名全國,品種有艮糖、酥糖、果仁灌糖3種,其獨特技藝已歷經500餘年。

大人小孩吃了都說好吃不粘牙,味道就是正宗的芝麻糖味兒。

南陽的臘八粥與其他地方也不同,他們的臘八粥是鹹味兒的。

稀飯用紅豆、黃豆、花生、核桃、芝麻熬製,還要加上肉、豆腐、麪條和青菜,這是專屬南陽人的臘八粥。

而說起鹹味的臘八粥,也不止河南會有。

02/

臘八粥的甜鹹之爭

我掐指一算,此處應有甜鹹之爭。

甜黨最愛的就是傳統的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其實,最早的臘八粥就是鹹的,用來供奉佛祖的。後經過宋元明清的世俗化發展,逐漸形成現在常喝的甜粥。

在《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把五穀雜糧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煮臘八粥,一定不能着急,得小火慢熬慢燉,慢慢熬上一宿方能熬得剛剛好。

舀上滿滿的一碗,喝一口甜到心底,驅散一年的壞運氣。

有甜的臘八粥,當然就有鹹的。

臘八粥大概是古往今來最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食物了,可葷可素,可鹹可甜,想加什麼就加什麼,什麼地方就有什麼地方的做法。

在江南地區,臘八節一般喝鹹味臘八粥。

一般用八樣素菜青菜、荸薺、蠶豆、芋頭、山芋、茨菰、黃豆、豌豆芽熬煮,不過食材不唯一,可以自己搭配。

在有的地方,喝鹹臘八粥俗稱“鹹湯”。

有面筋、豆腐條、青菜、粉條、麪筋水、胡椒粉等原料,其做法和素胡辣湯相似。

不論是甜臘八粥還是鹹臘八粥,都新年到來前的儀式感,有驅逐疾疫、爲來年祈願、添彩的含義。

03/

不止一碗臘八粥

在安徽黔縣有一道風味特產,「臘八豆腐」。

用小黃豆曬制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

要吃就摘下來,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

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會將豆腐雕刻成動物、花卉,澆上麻油,拌上蔥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

在陝西關中等地,吃「臘八面」。

在臘八前夜,把麪粉擀成韭葉面,將紅豆泡一個晚上,再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

到了臘八早晨,中火煮麪條,熟油爆蔥花,全家一起吃。

在青海西寧,臘八節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

臘月初七當晚,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再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熬煮。

還有些地方臘八「吃冰」。

把裝滿水的盆放到室外,第二天取出冰,敲成碎冰塊來吃。據說臘八當天的冰,吃了能一年不鬧肚子。

今天就是臘八節,很多人都能喝上家人或者寺院熬的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生活和身體是自己的,一定要好好對待。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