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招急煞/學士後醫喊卡 3校盼教部喬名額

日前政院定調醫學生名額仍維持一三○○人,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名額恐全部消失。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擬擴增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名額,並從公費轉成自費,引發醫界不滿,行政院緊急開會,決議名額仍維持一三○○人,且需含國防部覈定名額。然三校已投入上億經費,一名大學高層建議,教育部儘速協調其他十幾所設有醫學系的大學,分出六十九個名額,以解決紛爭。

該名大學醫學系高層表示,衛福部第二期「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劃」只辦到一一四學年,如果沒有續辦,清華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等學士後醫公費名額全部消失,一校廿三人,三校就有六十九人。

該高層說,站在教育部立場,正常運作的科系怎有運作三、五年後就關掉的道理,且三校投入上億的建設和人力,再者,教育部在這三校學士後醫系創系時,就明文寫着日後「公費名額轉自費」,以保三校學士後醫續存,一旦停招,無疑糟蹋教育資源。

中興:尚未接到新通知

對此,三校均感無奈,中興大學主任秘書李長晏表示,日前收到教育部公文,指一一五學年將核給學士後醫卅五個名額,但最新協調決議則完全推翻公文內容,而學校尚未接到通知。

中山、清大:希望續辦

中山大學指出,當年申設學士後醫,投入衆多資源,當然希望能夠繼續走下去,這是學校唯一的態度。

清華大學表示,該校長期投入生醫、醫學研究與教學,希望學士後醫系仍可依國家需求,繼續辦學。

該名教育高層表示,到了一一五學年,加入三校公費生名額(六十九人)就會突破一三○○人上限,目前看來,解決方法只有請其他學校醫學系主動分一些名額出來,而教育部只能被動等待,最後再與學校協調。

對於教育界抱怨,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行政院週一會議共有二項共識,一爲醫學系學生招生總名額維持一三○○名現況不變,且內含教育部及國防部權責的核定名額;一爲醫學系招生名額需經醫學教育會及全國醫學院校院校長會議討論獲致共識,此兩項決議至今未變。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衛福部從未放寬醫學系學生招生一三○○名容額,至於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所學士後醫學系名額,三校六十九名空缺該如何解決,應從其他大學醫學系挪移名額,此爲教育部權責,應由教育部進行溝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