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優提質背後的東莞教育民生溫度計

近日,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聯合塘廈鎮政府,共建東莞教育擴優提質改革實驗區,探索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未來教育模式、集成教研機制、迎峰工作措施、產教融合路徑。這是繼首個東莞教育擴優提質改革實驗區落子東莞水鄉後,又一實驗區佈局塘廈。東莞通過市鎮共建、一鎮一策、試點先行,啓動教育擴優提質改革實驗區建設,加大力度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今年以來,東莞教育擴優提質打出“組合拳”,按下“加速鍵”。東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辦普高建設,把更多優質公辦普高納入名額分配學校範圍,持續擴大優質學位供給;創新探索公辦優質資源對民辦教育的幫扶路徑,着力促進公民辦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鎮一策”推進擴優提質改革實驗區建設

如何讓優質教育資源如春潮涌動般浸潤實驗區?東莞發揮優質教育集團示範引領作用,在水鄉片區,引入東莞中學分別與洪梅中學、水鄉未來學校開展集團化辦學;組建水鄉教育集團聯盟,以強帶弱帶動水鄉片區17個教育集團提質發展。在塘廈鎮,引入松山湖未來學校教育集團,高起點辦好塘廈未來學校。

東莞市教育局局長葉淦奎介紹,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大力度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謀劃教育擴優提質改革實驗區建設。實驗區通過市鎮共建的方式,着力在引入優質教育資源、率先推行改革試點、充分挖掘鎮街資源稟賦等方面下功夫,快速提升鎮街教育質量,打造區域教育新亮點,服務支撐鎮街高質量發展。

東莞將實驗區作爲試驗田,率先推行改革試點。實驗區試點建立鎮街學位供給“潮汐使用”機制,推動公民辦學校轉段升級,增加優質學位。實驗區還將增加初中走讀學位,籌建彈性轉段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動態調整學段辦學規模,推動集約節約建設公辦學校,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實驗區將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在水鄉遴選培育10所中小學校,在智能作業、智能課堂評價等項目探索實踐。東莞在塘廈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實驗基地,建設一批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先行校、人工智能應用實驗校等。

如何優化整合區域優質資源,進一步擦亮區域教育特色品牌?實驗區充分挖掘鎮街資源稟賦,緊緊圍繞鎮街的教育需求進行項目打磨。其中,東莞整合水鄉片區優質教育資源,充分挖掘水鄉文化底蘊,繼續擦亮特色教育品牌。

公民辦學校合力書寫教育共富答卷

民辦學校發展不均衡、總體辦學水平與公辦學校差距較大,是東莞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爲此,東莞創新探索公辦優質資源對民辦教育的幫扶路徑。

教研共融,精準幫扶提升。東莞引導各片區分別組建公民辦教研共同體,開展“送課到校、送講座上門”等線下幫扶活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民辦學校下沉,提高公民辦教研共同體實效。

東莞就以水鄉片區教研基地和臨深片區教研基地爲試點,通過基地協同開展教研活動、課程改革實驗等。這爲民辦學校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民辦學校教師專業成長。

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方面,數字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優勢。東莞大力深化“莞式慕課”應用,整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省粵教祥雲數字教材應用平臺等資源,通過常態化的教研推廣機制,實現資源的精準推送與高效利用。東莞還藉助“數智莞師”數字化教研雲平臺,聯動市、鎮、校各級單位以及專家名師,帶動民辦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同時,東莞組織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名師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將前沿的教育理念與高效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民辦學校教學實踐中。東莞還着力發揮教育家型人才培養對象等教育高層次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民辦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高中”

2024年底,東莞市第九高級中學、東莞灣區中學動工建設,預計將提供6000個普通高中學位。近年來,東莞高中階段學齡人口不斷增加。東莞前瞻佈局,着力打造多元化、高質量且均衡發展的高中教育新格局,滿足市民期待。

今年,東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辦普高建設,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充分挖掘公辦高中潛力增加學位供給,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同時,爲優化普通高中發展格局、增加面上初中學校畢業生入讀優質高中機會,東莞今年將擴大參與名額分配的優質公辦普通高中範圍。經深入研究論證,東莞今年增加3所優質普通高中學校納入名額分配,從原來的8所擴大至11所。

葉淦奎展望,從“擴容攻堅”到“擴優提質”,東莞將進一步積極創新實踐,集聚優質資源,加強人才支撐,爲教育強市建設蹚出新路,打造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東莞範本”。(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伍雪平 黎鑑遠 陳婉兒)

作者:劉盾 伍雪平 黎鑑遠 陳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