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關稅戰「天塌不下來」 陸:東盟、中歐持續第1大貿易伙伴

▲大陸海關總署今(1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5 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中國海關總署今(14)日舉行「2025 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被問及中國Q1外貿頂壓前行,出口實現6.9%的增長,之後關稅戰會有什麼衝擊?現任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直言,出口確實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除了加快「內需」市場,特地強調今年一季度,東盟、中歐持續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今14日進舉行經濟數據的例行發佈,由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今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也出席。

談及關稅戰對中國後續衝擊以及預期發展?呂大良首先指出,今年一季度出口規模突破了6萬兆元(單位:人民幣,同下),實現6.9%的較快增長,在壓力下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可以從需求、創新和競爭力這幾個方面來看問題。

呂大良說,國際市場需求方面,一季度全球製造業PMI均值是49.9%,高於去年四季度,也高於去年同期。其中,亞洲、非洲3月份的製造業均在擴張期間。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對上述地區出口分別增長7.8%、12.5%,增速均高於整體。歐盟和英國的消費支出環比增加,消費者信心指數也相對穩定,推動了上述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一季度對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實現增長。

國內產業創新方面,中國製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比如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連續4年保持增長勢頭,一季度繼續增長10.8%;專用裝備出口連續9年增長,一季度增長16.2%。新能源產品繼續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季度,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另外,第一季度中國對歐盟出口體育用品,對東南亞出口化妝品都是兩位數增長。

▲現任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 。(圖/記者任以芳攝)

呂大良也坦言,「出口確實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後方。

這次給美國「對等關稅」也衝擊東南亞各國,對於中國貨貿將有有所衝擊。呂大良則指出,「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出口1.71萬億元,同比增長7.1%,佔我國整體外貿的比重提升到16.6%。

今年是中國與中歐建交50年。呂大良也指出,「中國和歐盟是互爲彼此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了現在的78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兆元人民幣,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萬元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