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中國價格”影響力!期貨市場深化對外開放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近日印發的《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明確,推進以境內期貨特定品種爲主的期貨市場開放,擴大特定品種範圍,探索境內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等多元化開放路徑。

業內人士認爲,這一政策將有助於促進期貨市場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

提升定價話語權

當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由歐美市場主導。我國是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和消費大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長期缺乏足夠的定價權。

南華期貨研究院院長助理曹揚慧表示,在目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提升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構建自主可控的價格形成機制,成爲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

曹揚慧認爲,我國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給境外交易所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助於提升我國期貨價格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使“中國價格”成爲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國期貨市場在交易規則、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與國際市場互相融合,加快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和規範化發展進程。

“隨着我國期貨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國際化,我國期貨價格將更加真實地反映全球市場的供求關係,從而在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這不僅有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爭取更有利的價格條件,也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中國城市專家網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認爲,期貨市場多元化開放將有助於提高期貨市場的競爭性、透明度和穩定性。探索境內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等多元化開放路徑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意味着在期貨市場的開放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情況和投資者的需求,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開放路徑,這將對期貨市場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提升市場國際化水平

我國一直在穩步推進擴大期貨市場開放。2024年11月7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公開表示,堅定不移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擴大滬深港通投資標的範圍,優化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產品,拓展存託憑證互聯互通,拓寬境外上市渠道,擴大期貨市場開放。

今年2月28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紛紛發佈公告,自2025年3月4日交易(即3月3日晚夜盤)起,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交易品種範圍。此次擴容後,合格境外投資者可參與境內期貨、期權品種的數量將增至75個,其中新增期貨品種15個、期權品種14個。

今年1月23日,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發文稱,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開放路徑不斷豐富。從客戶數量看,境外客戶數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有效客戶數同比增長17%。從交易情況看,境外客戶參與度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客戶持倉量同比增長28%。

“期貨市場作爲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放程度直接關係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袁帥認爲,通過推進期貨市場開放,可以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表示,期貨市場開放路徑越來越多元,服務國民經濟的範圍更廣了,助力“中國價格”在國際市場更有影響力,國內期貨市場未來肯定會更開放,擁有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