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盤龍區多部門聯動 爲漂泊多年“三無”人員安家
7月22日對於張某而言是人生中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當他在街道、社區、派出所工作人員帶領下,踏入昆明市盤龍區寺瓦路福虹家園廉租房的那一刻,這個曾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的“三無”人員眼眶溼潤了。屋內,各部門愛心購置的衣櫃散發着木香,嶄新的智能手機正在充電,米缸裡盛滿新米,油桶上還貼着保質期標籤——這些細節裡藏着的溫度,讓漂泊許久的他卸下防備,輕聲說了句“謝謝”。
這份溫暖的背後,是昆明市盤龍區司法局、拓東街道黨工委及盤龍區多個部門連日來協同作戰與暖心付出的結果。
兩個月前,在盤龍區司法局、拓東街道黨工委聯動部署下,一支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與民警組成的接返小組跨越800餘公里遠赴廣西,將在外漂泊十幾年的張某接回昆明。
從普法教育、社保醫保辦理到住所安排、就業幫扶,拓東街道提前爲張某謀劃了一套完整安置方案,一場由拓東街道黨工委牽頭,區委政法委、住建、民政、醫保、人社、衛健等多部門協作的幫扶行動迅速鋪開。
6月26日,聚焦張某安置問題,各部門緊急召開協調會,爲張某打通“綠色通道”。6月28日恰逢週末,司法所、社區等部門全員加班至深夜,一天內完成臨時身份證辦理、社保卡開卡、低保及醫保申請等工作。街道當日啓動“拓東暖陽社區基金”,爲張某投保400元居民醫保。
7月22日,街道、司法所、派出所人員前往昆明市救助站接張某,到住建部門辦理廉租房保障房手續,隨後到福虹家園廉租房辦理入住,並協調愛心部門購買傢俱、手機和生活必需品。
張某的新家是一套40餘平方米的保障房,一桌一椅、一牀一櫃,全部由街道協調愛心部門購置。廚房裡,嶄新的鍋碗瓢盆碼放整齊;臥室裡,被褥均已備好。社區工作人員送來一部智能手機,手把手教他使用微信。
從漂泊無依的“三無”人員,到有了保障的社區居民,這場愛心接力不僅是各部門履職盡責的生動寫照,還彰顯了城市治理中溫度與速度並存的民生底色。
記者 謝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