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跨境電商計劃向越南轉移4成訂單,首批60家供應商已赴越考察

(原標題:快時尚跨境電商計劃向越南轉移4成訂單,首批60家供應商已赴越考察)

近日,一則“快時尚平臺邀請供應商赴越南開會”的爆料,再度將焦點引向了關稅重壓下的跨境電商應對策略。

據悉,有快時尚跨境電商平臺近期組織了國內服裝供應商前往越南參觀,並在胡志明市舉辦了線下座談會,平臺負責人表示將爲商家在越南生產的訂單額外提供25%的採購溢價,並將於今年4、5月份在當地建成30萬平方米的倉庫,計劃於6月份將30%~40%的訂單轉移至越南生產。

消息人士指出,快時尚平臺已分兩批次邀請商家奔赴越南。首批已成行的商家有60多人,其中頭部商家約有30多人,主要以OEM商家爲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越南之行的差旅、會議場地等費用,均由商家自行承擔,人均超過8000元。爲做好保密工作,平臺會在出發前規定參會人數,要求商家在進入會場時佩戴胸牌並抽籤。

活動現場,平臺負責人還表示,針對不在越南設廠的商家將減少訂單、砍單,“誰不來越南,到時候訂單被切了,可別怪平臺。”消息人士指出,鑑於平臺的壓力,現場的商家大都口頭承諾將在越南設廠,內心上持有觀望態度,但不排除與平臺深度綁定的商家將不得不赴越設廠。

一位赴越的OEM商家表示,去年,很多其他類型的商家已經進入越南市場,但平臺並沒有給到相應的政策扶持,實際上只拿到一些邊角料的訂單,“擔心這次也是畫餅”。

根據商家自行的市場調研,越南當地服裝產業鏈基礎薄弱,就連快時尚平臺所需的面輔料都沒有,如果在當地建廠,原材料只能從國內運過去,僅物流費用就將成本擡升了三成左右,還不包含隱形的過關成本。

此外,越南當地的用工、用地成本實際也並不便宜。上述商家表示,在越南工業土地的購置成本約七十萬元每畝,算上設備、裝修等費用,在當地建廠的前期投入不低於百萬元。同時,當地工人的月工資(含計件)約五千元,但考慮八小時工作制,工人性價比並不高,產能跟不上。

更重要的是,該快時尚平臺引以爲傲的“小單快反”模式——前期通過少量訂單測試爆款,後期加大訂單量的做法,也與越南現有服裝企業的經營模式相悖。越南本土的服裝加工廠有最低訂單量的要求,低於500件的小額訂單一律不接,這也導致把訂單交給當地工廠的模式行不通。

上述商家分析,平臺也清楚上述問題,但想借國內供應商在越南建廠,改變當地的產業生態。“只是這樣一來,投資成本、庫存壓力就都轉移到了商家身上。”

2月以來,跨境電商應對美國關稅高壓,要求供應商轉移越南的消息頻繁成爲熱點新聞,相關細節不斷浮出水面。據媒體此前報道,有跨境電商平臺已在越南展開專項招聘,着手搭建當地的人才體系,重點也放在了倉儲及物流人才上,不斷地給商家喂下“定心丸”。相關策略能否奏效,尚需進一步觀察。

編輯:朱玲玉

責任編輯:雷啓枝

校對:何靜

審覈: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