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上班不是夢 搭機11小時通勤 護理師揭「最大優點」
現年31歲的美國護士蕾福依目前居住在瑞典,但她固定飛往美國加州工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31歲的美國護士蕾福依(Courtney El Refai)目前居住在瑞典,但她固定飛往美國加州工作。她透露,這份橫跨大西洋的通勤生活雖然辛苦,但她每小時116美元(臺幣約3404元)的薪資讓一切都值得。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蕾福依橫越大西洋、飛行5200英里(約8369公里),從歐洲飛往舊金山,只爲了一份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的工作。對她來說,她只要上一天12小時的班,就能支付她在斯德哥爾摩整月的房租,她與39歲的瑞典籍丈夫拉米(Rami)及兩歲女兒同住,拉米目前是一名學生。
這家人於2022年從美國搬到瑞典生活,但蕾福依很快就懷念起以往在美國護理師生活,直到2023年1月生下女兒後,夫妻倆纔開始展開「美歐雙棲」的生活模式。
在返回美國生活19個月後,蕾福依於2024年夏季成功在舊金山灣區一家醫院擔任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護士。隨後,她於2024年12月返回瑞典,並決定從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家中長途通勤到美國工作,自今年1月以來,花費達1500美元(臺幣約44051元)。
她以日薪制排班,每月僅工作四個8小時班次,並可彈性安排輪班,使她能在兩輪排班間享有長達6周的休息期。
至於長途飛行與時差所帶來的影響,蕾福依認爲適應時差比她想像中更加輕鬆,她說:「即便加上交通成本,我作爲兼職護士的收入,還是比在瑞典做全職護士高。如果我在加州上一班12小時的班,就足以支付我在瑞典一整個月的房租。」她補充道:「很多護士都上12小時班,但我們醫院比較特別,標準是8小時,但也可以選擇加班到12小時。」
飛行11小時抵達美國後,蕾福依會以每晚50美元(約新臺幣1468元)的價格向另一名護理師機借房間作爲輪班之間的休息處,平時她會把工作服和車子都留在那裡,方便她從瑞典返回美國後直接使用。
蕾福依認爲,這樣的跨洲通勤「在可預見的未來都還是可持續的」,她也表示目前沒有打算做出任何改變。
她說:「如果我排在週末工作會有額外津貼,如果還負責訓練新進護士,薪資會比一般員工高出25%。」而且現在她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比以前好多了,因爲距離遙遠,反而不會有那種該多接幾班的壓力。
現在對她來說,飛去工作就好像再度個小假,因爲她能暫時離開家裡的責任,還能與美國的朋友敘舊。不過她也坦言缺點就是時差,她與家人相差了9個小時,這讓她難以與女兒聯絡,也很難接受跟家人分開十幾天。
目前蕾福依正努力取得瑞典公民身份,空閒時間則一邊學習瑞典語,一邊陪伴年幼的女兒享受親子時光。她每次往返美國的機票大約花費500美元(約臺幣14687元),扣除住宿等基本開銷後,她表示每次爲期八天的赴美工作,約可淨賺5,000美元(約新臺幣14萬元)。
她說:「通勤開銷都是我自己負責,我通常會一次預訂兩趟來回機票。因爲我排班彈性,所以我會先看機票什麼時候最便宜,再安排出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