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平衡型基金 叫好叫座
跨國平衡及組合平衡型規模績效 圖/經濟日報提供
跨國平衡及組合平衡型基金近一季靈活應對股債趨勢,帶動規模、績效同步開紅盤。法人展望後市,全球股市走出關稅衝擊迴歸正軌,預期AI驅動企業獲利成長、美國聯準會(Fed)有望降息,使股市延續多頭,債市亦因降息利多而有配置價值,可採全球佈局搭配股債彈性配置,掌握多元投資機會。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至今(2025)年7月底止,境內跨國平衡型基金整體規模已連續兩個月回升,跨國投資組合平衡型基金規模也收復4月「川普加徵關稅缺口」,重返新臺幣1,500億元大關。
近一季規模增逾2億元的跨國平衡及組合平衡型基金共有八檔,其中,瀚亞多重收益優化組合、復華全球平衡基金增加逾10億元,分居類型冠亞軍;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元大全球優質龍頭平衡在近一季績效達兩位數推升下,規模增長表現亦相對突出。
全球股市本週因短線漲多、AI泡沫化言論出籠,加上觀望Fed主席鮑爾在傑克森洞全球央行年會的發表言論而出現震盪,不過,根據外電報導,高盛發表報告指出,着眼9月Fed降息,避險資金近期陸續拋售防禦性股票,趕在降息前大舉買進美股。
復華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預估2026年企業獲利仍有一成以上的成長率,爲支持股市多頭的主要力量。由於美國是全球股市領頭羊、科技新趨勢的主要發源地,仍是掌握全球股市投資機會要角。
債市則看好具降息題材國家,同時因應行情高檔可能的震盪,將彈性調整持股水位,搭配固定收益部位,以網羅多元投資機會並控制下檔風險。
瀚亞多重收益優化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夙希表示,市場重新聚焦經濟數據及Jackson Hole會議,將成爲影響降息預期的關鍵,觀望情緒較濃,投資人維持多元配置並保持靈活性。股票聚焦新興市場、AI、川普交易等具發展潛力的主題,維持區域分散配置;債券則偏好信用債優於公債,存續期配置中性偏短,視就業、通膨發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