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會溝通 組對策聯盟 環境部將討論高溫假

環境部預計於5月底前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建立高溫預警及政策推動平臺。(本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加劇,臺灣夏季高溫屢創紀錄,不僅民衆籲政府應研擬「高溫假」,地方基層單位如派出所、里長也需挨家挨戶關心高風險族羣,凸顯極端氣候已影響日常生活。對此,環境部預計5月底前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由中央主導整合資源,攜手各部會、地方政府與專家學者,建立高溫預警及政策推動平臺,高溫假也會是討論重點之一。

環境部氣候變遷副署長徐旭誠表示,該聯盟的成立目標爲建立跨部會溝通平臺,解決過去高溫政策推動零散、跨部門配合困難的問題,自1月起,環境部已針對高溫指標預警指標展開前期研商,除了氣溫,也將考慮納入溼度與熱指數等更具代表性的因子,打造更準確的高溫預警系統。

徐旭誠指出,短期目標是於今年夏季前,強化高溫預警與應變措施,長期則將抗高溫策略納入國家調適計劃,成爲氣候治理整體架構的一環,而民衆關心的「高溫假」議題,也將列入討論重點,目前亦已與相關產業討論抗熱設備等需求,期望能同時兼顧政策推動與民衆生活所需。

除了高溫對策,中央氣象署也強化颱風來襲時的應變能力,自今年起,發佈颱風警報期間的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會議,將正式納入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服務,提供縣市政府作爲停班課決策參考。

氣象署提到,既有雨量站間隔約7至8公里,短延時強降雨具範圍小、強度強特性,部分地區恐難量測,雷達儀可彌補雨量站不足處,已向美預定2顆雷達,將裝於宜蘭與雲林,涵蓋人口較密地區,相關數據未來可放進AI模型訓練,提升短延時強降雨預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