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16年,1塊錢一瓶的礦泉水企業終於能上市了?

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一瓶1元的純淨水,一句“滴滴潤心田”的廣告語,曾讓潤田成爲江西人共同的童年記憶。

在瓶裝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江西老牌企業“潤田”在歷經16年的資本浮沉,終於迎來上市曙光。從曾經的區域霸主到因“首長專供”事件跌入谷底,再到國資入局重整旗鼓,潤田的崛起與挫折折射出地方品牌在巨頭環伺下的生存困境。

如今,潤田選擇以“借殼”ST聯合的方式衝擊資本市場,試圖通過“弱弱聯合”實現逆襲。

然而,低價策略的盈利隱憂、同業競爭的未解難題,以及全國化擴張的瓶頸,仍是其前行路上的重重挑戰。這場背水一戰的資本博弈,能否讓潤田重現昔日輝煌?

1元水的資本夢

“潤田”品牌創立於1994年,由江西潤田天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田飲料)推出。

品牌初期以550ml裝“潤田”純淨水爲核心產品,憑藉親民的1元定價策略和“滴滴潤心田”的經典廣告語,迅速打開江西市場。其市場滲透率一度突破50%,成爲當地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童年記憶品牌”。

2000年,潤田飲料啓動全國市場,率先進入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區,之後公司引入了DRP分銷系統。

到2007年,潤田飲料已極具規模,並且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當年,亞洲最大投資基金軟銀賽富(SAIF)向其注資2億元,成爲其A輪戰略投資者。這一資本加持不僅爲潤田注入資金,更帶來了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和品牌升級的想象空間。

彼時,潤田已在全國佈局瀋陽、成都、武漢等七大生產基地,覆蓋20多個省市,並推出高端產品線“潤田翠”天然含硒礦泉水,憑藉明月山富硒水源的稀缺性迅速打開市場。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橄欖枝接踵而至。2008年,潤田收購江西芙蓉山礦泉水公司,進一步擴大產能;同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並計劃2009年上半年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南昌市政府更將其列入“2008年第一批擬上市企業名單”,潤田一度被視爲“江西飲料第一股”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最終因市場環境等因素,導致IPO擱淺。

聯姻國資破局,同業競爭問題待解

如果說IPO擱淺只是潤田危機的開端,那麼2013年的一個關鍵決策失誤,則直接導致其品牌價值斷崖式下跌。

2013年9月,潤田飲料推出一款“首長專供”礦泉水陷入輿論漩渦,儘管公司聲稱產品“未實際流通”,但包裝上的特權標籤被指涉嫌虛假宣傳,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此後,從2014年初開始,潤田飲料就一直被傳陷入債務危機,被曝欠薪、欠經銷商貨款等。

2014年10月,江西潤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田實業)正式成立。

兩個月後,潤田實業完成對原江西潤田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承債式併購重組,收購其全部資產、負債及勞動力,同時整合子公司股權。此次重組雖未直接引入國資,但通過資產整合爲後續國資控股奠定基礎。

2016年4月,江西省旅遊集團(江西省國資委控股)通過旗下江西邁通健康飲品開發有限公司對潤田進行增資擴股,持有潤田51%股權,成爲控股股東,原民營股東江西潤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此舉標誌着潤田正式由民營企業轉爲國資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

有了國資的“救助”後,潤田實業此前曾計劃IPO上市。2022年9月,潤田實業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

不過,2023年6月25日,中信證券向江西證監局遞交的潤田實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情況的報告顯示,經過兩期輔導後,潤田實業仍然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即同業競爭。江西省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國控”)下屬的江西城投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控制的江西南山御泉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簡稱“南山御泉”),與潤田實業存在潛在的同業競爭。南山御泉於2022年起與潤田實業同屬江西國控控制。

中信證券的建議整改措施爲,解除一致行動關係,江西國控將不再控制南山御泉,南山御泉與潤田實業不再構成同業競爭。

有意思的是,愛企查顯示,南山御泉的大股東仍然是江西城投,也就意味着同業競爭的問題並未解決。

起於低價也“困”於低價

對於潤田來說,問題或許不僅僅是同業競爭那麼簡單。

中國瓶裝水市場呈現高度集中化趨勢,頭部品牌佔據絕對優勢。數據顯示,農夫山泉、華潤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百歲山與冰露六大品牌合計市場份額超過80%,區域品牌及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持續壓縮。

以同樣生產純淨水的今麥郎爲例,其董事長範現國近期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今麥郎水飲的利潤偏低。今麥郎終端售價1元的藍標水,整包出廠價爲10元(24瓶),折單瓶出廠價格0.42元,一瓶藍標水爲今麥郎公司的淨利潤只有2分錢。

與其他幾個做淨水業務的品牌相比,潤田雖然在江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同樣也受制於江西。其官網介紹的四大水源地,有三處在江西省內,另一處則在“神農架”原始森林北麓。

由於未像全國品牌那樣佈局多水源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潤田的全國佈局,在成本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潤田想要全國化擴張實非易事。

此外,無論是農夫山泉還是華潤飲料,除了淨水業務以外,還在開拓飲料市場來增厚收入,但潤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晚,其官網上僅有一款無氣蘇打水和即飲蜂蜜飲料,其他產品均爲不同規格的淨水。

IPO失敗後,“弱弱聯合”重組併購上市

如今籌劃IPO十餘年未果的潤田實業,正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5月14日,ST聯合(國旅文化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潤田實業部分或全部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以實現對潤田實業的控制。

這場涉及國資入股的重組大戲,或將改寫兩家企業的命運軌跡。

ST聯合成立於1998年,是江西首家旅遊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爲互聯網廣告、跨境購和旅遊板塊,近年深陷營收下降和虧損泥潭。

2022-2024年,國旅聯合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65億元、5.8億元、3.6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59.3萬元、-1696萬元、-6370萬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再度下滑,其中營業收入爲8705.69萬元,同比下滑29.16%;歸母淨利潤爲-853.63萬元,同比下降94.98%。

更嚴峻的是,因涉嫌信披違規,公司股票於3月18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爲“ST聯合”。

將潤田實業注入ST聯合,對雙方而言均是一次關鍵博弈。

對潤田實業而言,這或許是場遲到的資本盛宴。若重組成功,這家十餘年IPO未果的企業將實現曲線上市,而ST聯合則有望藉此擺脫虧損泥潭。公告顯示,目前交易仍處於籌劃階段,尚未簽署正式協議。這場“一石二鳥”的資本運作能否修成正果,仍待時間檢驗。

即便是如願聯姻,在農夫山泉、怡寶等巨頭環伺的瓶裝水市場,潤田的困境遠不止於肉眼可見的品牌力與渠道短板。當頭部玩家憑藉資本、供應鏈與創新機制形成的系統性優勢持續擴張時,這個曾經的區域霸主正面臨全方位地降維打擊。草根逆襲的故事永遠動人,但市場留給後來者的機會窗口正在悄然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