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初教機案 有望復活
國防預算成長幅度驚人,過去因預算排擠而擱置的空軍初教機案有機會復活。圖爲新式初教機概念圖。(漢翔提供)
賴政府已訂出至2030年國防支出在GDP佔比將達5%,國防預算成長幅度驚人,過去因預算排擠而擱置的建案有機會復活,空軍初教機案即爲一例。軍方官員透露,現役T-34初教機已老舊,沒理由不更換,但是採自制、租賃或外購,內部各有主張,2026年國防預算已來不及納入,但2027或2028年可望編列「初教機建案」預算,至於是自制或租、購,有待國防部呈報由賴清德總統拍板定案。
根據國防部2023年送交立法院報告,T-34初教機自1985年服役迄今已逾30餘年,其全壽期管理將於2033年起陸續屆期除役,先前委請中科院執行新式「初級教練機」研製案,規畫2024至2029年執行,可滿足後續T-34C初教機除役銜接作業。
T-34服役逾30年 2033陸續除役
但中科院這項研製案現已擱置,而且整體規畫書超過3年,空軍需重新修訂,目前國內有民間公司爭取租借國外飛機,並承包來教學,而空軍認爲,外購較符合建軍需求。漢翔公司則希望爭取恢復自制案,以貫徹國機國造政策。
不過,軍方內部對初教機是否自制,仁智互見。一位持保留意見的官員說,初教機在國際間是成熟機種,市場有多種機型可選,由漢翔來做雖可符合國機國造政策,但以勇鷹高教機言,目前空軍使用的效果不如預期的好,當初若不堅持國機國造,而是依空軍計劃由義大利與漢翔合作,採購義大利M-346教練機,情況可能就不一樣。
這位軍方官員說,就平戰轉換言,勇鷹沒有攻擊能力,只能在模擬器訓練,但義大利制高教機戰時可以掛彈,有對地攻擊能力。
軍方稱勇鷹高教機 不如預期
基於國機國造政策,漢翔2年前曾提出「新式初教機政策推動建議」說帖指出,漢翔與中科院已完成第一階段設計,若能啓動自研自制專案,將可展開第二階段細部設計,並於3年後首飛、6年後開始量產,可符合空軍2033年開始換裝需求。
對於初教機預算,漢翔表示,以經濟效益而言,45架初教機自制經費214億元,若採外購186億元,但考量飛機25年壽期後勤維護經費,則自研自制520億元,低於外購的529億元,更遠低於租賃飛機使用的564億元。
漢翔認爲最重要的是,國家預算投入自制,絕大部分是造福國內,其規模可創造近390億的擴張效益,而外購或租賃預算將爲外國賺取,對我國經濟發展毫無助益,更遑論提升國內航空科技。漢翔並指出,國內航空廠商原已先期投入初教機國產系統件開發,但因初教機建案2021年政策下達後,遲遲未通過,已紛紛停止研發工作。
漢翔曾提說帖 爭取國機國造
漢翔強調,國機國造政策若無延續方案,2017年開始的政策推展將止步於2026年勇鷹高教機量產結束,重蹈航空設計人才流失於國外的慘痛教訓。
此外,漢翔前董事長鬍開宏任職逾6年,已於8月28日交棒,由總經理曹進平代理董事長,曹進平是空軍副司令退役。有關新任董事長人選,軍方相關人士研判,若是循例找空軍退役將領接任,則有多人具資格,但從賴清德連派2位成功大學學者接任臺船董事長,負責潛艦國造重任來看,不排除新任漢翔董事長也可能由成大航太領域專業人士接掌。
至於勇鷹高教機交機進度,漢翔持續追趕中,去年應交的18架,今年4月2日交畢,而今年應交的18架已確定無法達成,但明年完成全數66架交機時程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