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吸不到空氣好痛苦! 醫:鼻塞手術復發惹禍

手術中切除了過多組織,都可能發生空鼻症。圖/123RF

一名30歲的女性,10年前接受鼻中隔彎曲手術,鼻腔打通後雖然變得較通暢,卻出現呼吸困難、吸不到氣感覺,手術矯直彎曲的部分反而成了「空鼻症」。臺中大里睿恩診所院長張進芳表示,評估患者是因爲黏膜被破壞之後纖維化,再加上過敏導致分泌物難清除,施打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促進組織修復,終於可以自在呼吸。

張進芳指出,空鼻症(Empty Nose Syndrome,ENS)是一種耳鼻喉科少見但非常困擾的疾病,患者的鼻腔看起來正常,甚至通暢,但卻感覺不到氣流。經常認爲是鼻塞的問題,甚至以爲吸不到空氣,「好像快窒息了」,有時候會出現焦慮、憂鬱、煩躁或睡眠障礙等,引發精神問題。

「鼻腔內空蕩蕩,雖然呼吸功能還在,但感覺卻消失了,甚至會產生強烈的窒息或鼻塞感。」張進芳說,空鼻症可能發生在鼻甲的手術後,例如慢性鼻炎或鼻塞患者接受手術,在切除過多組織的情況下,導致鼻腔內部的空氣流動失去平衡,進而引發空鼻症。

空空的鼻子,感覺不到空氣流動,讓人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在呼吸!張進芳表示,患者常主訴呼吸困難,需要用嘴巴輔助呼吸;鼻腔內部過於乾燥,有鼻痛、鼻子刺癢及黏膜不適的困擾。而長期的空鼻症狀可能會讓患者感到焦慮、抑鬱,甚至出現「鼻子被切掉的恐懼」或「呼吸恐慌」。

張進芳強調,空鼻症的治療不是單純把洞再補起來就好;補的位置、補的填充物,以及黏膜纖維化的重置,都是很重要的評估項目,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和病因擬定個人化療法。常見的方式包括鼻腔保溼、神經修復療法、鼻腔填充物、心理輔導、手術修復等,讓氣流恢復迴旋。

空鼻症雖然罕見,但是對患者的影響不可忽視。張進芳提醒,鼻子不只是用來呼吸,還是空氣品質檢測站,如果覺得鼻子有異常,及早就醫才能避免症狀惡化。要避免空鼻症,應慎選手術方式,過度切除鼻甲;平時要注意鼻腔保溼,避免鼻腔過度乾燥或受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