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藝人淪藍領移工 監院糾正

監察委員紀惠容(右)、葉大華(左)21日公佈調查「2名肯亞籍白領移工,以專業身分(藝術及演藝工作)受聘僱來臺,詎遭僱主要求從事農業、清潔回收相關工作,然臺南市政府勞工局前往檢查竟認無違規事項。」一案,經監察院審議通過,糾正臺南市政府及勞動部,並就整體制度缺失,請勞動部會同文化部等相關機關通盤檢視改善,以落實外國人勞動權益之保障。(鄧博仁攝)

2名肯亞籍白領移工2022年以「藝術及演藝」專長受聘僱來臺,僱主卻強迫白領移工從事農業及清潔等藍領工作。監院21日通過糾正迴避監督查察責任的臺南市政府,以及未補強管理白領人才制度漏洞的勞動部。勞動部迴應,將研議法規修正必要。

監察委員紀惠容指出,肯亞籍白領移工在當地是表演工作者,在B經紀公司協助下,以專業身分(藝術及演藝工作)受A公司聘僱來臺,卻遭要求從事未經許可的農業、清潔回收等藍領外籍移工工作。

經查發現,臺南市勞工局在此案查察前先行聯繫僱主、過程也未隔別詢問,甚至任由移工僱主擔任翻譯,後續更導致移工遭轉移至桃園市農場,認定臺南市政府核有嚴重怠失。

此外,移工在職期間,僱主均未爲其等投保勞工保險及職業災害保險,紀惠容指勞動部直到監委調查才知情,也顯見管理漏洞。監委葉大華指出,B經紀公司非屬合法登記的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竟辦理申請外國人工作許可等事務,顯涉違反就服法規定,但勞動部迄未深入究查。

針對疏失,勞動部表示,已補助各縣市政府配置15名外國專業人員訪視員,積極檢討現行訪查人力結構並提升職能。

依現行規定,若白領外國人屬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則薪資達4萬7971元等門檻才能來臺工作,但「藝術及演藝」則無門檻限制。據統計,2024年來臺從事「宗教、藝術及演藝工作」人次達2267人次,除了藝人外,也包括如職棒啦啦隊、觀光農場馬術表演、綿羊剃毛等,類型十分多元。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事務中心主任陳昌邦說,2024年訂定有查覈作業,對有違法紀錄或給付低於3萬元薪資者加強審查,若屬有疑義案件工作許可期限將限縮至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