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頭”!大同市中院成功處置一起10餘年積案

近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攻克一起積壓10餘年的煤泥、煤矸石處置案件,不僅成功化解了環保安全隱患,更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

這起積壓案涉及4座露天堆放的煤泥、煤矸石山,是某能源公司與被執行人執行糾紛中的標的物。由於長期露天堆放,這些煤泥、煤矸石持續自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加之其緊鄰旅遊景區和鐵路幹線,既破壞了景區的生態環境,也給鐵路運營帶來安全風險,因而被環保部門多次督辦,成爲生態治理領域久拖未決的“沉痾頑疾”。更爲棘手的是,這些煤泥、煤矸石的權屬爭議極爲複雜,牽扯多地法院多起訴訟,導致處置工作停滯長達10餘年。

面對這一“硬骨頭”,該局秉持“如我在執”的工作理念,主動出擊,展開全面攻堅。執行人員首先通過梳理最高法的裁決書等,成功鎖定權屬線索,解開了權屬爭議的“死結”。隨後,市中院執行局向全國6家法院發出協查函,全面排查在先查封情況,爲後續處置工作掃除程序障礙。

在推進處置過程中,該局積極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無人機激光測繪技術,對4座煤泥、煤矸石山進行高精度測量,將面積等測量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同時,還多點採樣,深入檢測煤泥、煤矸石的密度和質量,並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化驗,確保評估數據的精準性與可靠性,爲後續拍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最終,相關煤泥、煤矸石被成功拍賣。

這起案件的成功處置,取得了顯著的法律與社會效果,不僅申請執行人獲得部分受償,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而且社會效益突出,鐵路沿線的安全隱患得以徹底消除,景區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助力“大同藍”生態名片擦得更亮。

大同日報記者: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