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失望悲傷 但不能停止前行
▲罷免開票之夜,支持者情緒低落。(圖/記者林敬旻攝)
●詹順貴/律師
從7月26日罷免投票結果開出,全臺可能有好幾百萬人(包括非罷免投票區但熱切希望改變國會現況之人)失望悲傷難抑,迄今則應該已出現幾百篇針對第1波大罷免投票結果的檢討分析文章了,但此時罷團志工相對需要的,也許是藉由重溫小英總統2012年敗選感言中這一段話來相互打氣「今天晚上,我相信大家心裡都很難過;如果你心裡真的很難過,就讓它發泄出來。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泄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因爲,我們必須勇敢地扛起這個國家的責任,繼續爲臺灣這塊土地打拚。」
罷團志工仍勇往向前
罷團志工當晚哭過之後,也確實沒有泄氣、放棄,已經自動分工前往8月23日罷免投票的7個地區支援,以「文山退葆」爲例,其領銜人高麗菜(代號)已公開表示「文山退葆沒有留給悲傷太多時間,我們將重整旗鼓投入新店罷免羅明才的支援中。我想跟文山南中正的支持者們先道個歉,本應在選完後進行謝票的行動,但爲了更加艱難的戰鬥,我們更需要將心力先放在協助新店罷免案。」
此外,「山除薇害」、「剷除黑芯」等罷團也陸續加入「拔羅波」行動,正是有如此優異的人格特質與堅強的心理素質,這次非凡的公民行動不僅值得載入史冊,也必是未來繼續守護民主臺灣繼續前行的中堅力量。
大多數的檢討分析文都認爲這些被罷免立委選區,本就是傳統藍大於綠的地區,此次罷免投票結果不過是迴歸藍大於綠基本盤(只有選舉投票率的7、8成)。
但就「罷免投票結果只是迴歸藍大於綠基本盤」的論斷,筆者有不同的觀察心得。本次各地罷免活動從第1階段提議時起,系由在地公民自主發起,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固曾喊出「大罷免」,但當時民進黨內根本沒有支持的聲音,僅止於他個人口號;直到第2階段連署,纔有部分民進黨政治人物積極協助連署。到了第3階段投票,民進黨大部分政治人物都還觀望,甚至該黨王世堅立委於投票前幾天還公開表示反對罷免。
如此情況,怎可能催出傳統綠營基本盤?倒是柯建銘毫無邏輯的想「動用刑法100條」、亂貼標籤的「不去罷免,非臺灣人」等發言,無疑替被罷免立委動員出來不少不同意票。
罷團的努力 讓反共的中華民國派願加入
其實這遍佈全臺各地的家庭主婦、老師、司機、退休公務員、學者、大學生、醫師、詩人、作家、導演、詞曲與影音工作者、律師、工程師、運動選手、甚至青少年等罷團志工創造出來的能量,感動了較多中間選民與不滿藍綠目前表現的公民出來連署與投下同意票。
這些志工沒有明顯政黨色彩,也不是網路鍵盤俠,他們有人頂風迎雨、不怕酷熱四處站點,在路口被罵、被拍,卻始終不曾退縮;有人義務創作劇本、有人演出、有人掌鏡,集結拍成短影音宣傳大罷免理念,爭取更多支持。他們用堅定無畏的行動力,爲自由臺灣民主憲政寫下最真實鮮活的一頁。
這些罷團志工們在第2階段連署過程,便已陸續看到許多一輩子被國民黨灌輸「反共」的老兵、退休公務員與老師對國民黨的作法反感,部分中間選民也對現況不安而願意出來連署,與這些人同質性的人於第3階段投票想必更敢投下無記名的同意票。
▼遍佈全臺各地的罷團志工創造出來的能量,感動了中間選民與不滿藍綠目前表現的公民出來連署與投下同意票。(圖/記者李毓康攝)
民進黨的表現 讓太多支持者怯步
另一方面,賴政府上任後不僅執政爭議多,也無力化解內部搶出頭的醜態(如臺南林俊憲與陳亭妃)與外部藍白的聯手毀憲亂政;閣員與核心幕僚不時有意無意否定蔡政府8年政績,雖隱卻易見的轉向支持核能與核三重啓,王世堅立委公開反對罷免,以及無能去敵營爭取聯盟或吸收同志,卻專門在己方內部離間同志,動不動就將意見或策略稍有不同之人打成國民黨乃至中共同路人的側翼或名嘴諸多令人寒心之舉等,都讓許多民進黨原本的支持者與小英鐵粉不願出來投票替賴政府改變國會現況。
以上情況顯示於民進黨沒有積極動員傳統支持者出來投票(卻有人已盤算如何卡位補選,坐享漁利),以及部分綠營基本盤消極抵制之下,這1波24區罷免案投下同意票的人數,傳統綠營基本盤最多應只在6、7成之間,剩下約3、4成應屬政黨色彩較淡薄或不滿藍綠兩黨目前表現的公民。
日本著名的臺灣選舉觀察家小笠原欣幸也認爲總統大選中賴清德的得票率爲35.7%,而罷免同意票的比例爲42.5%,在這國民黨相對優勢的24個選區,罷免方雖然落敗,但與總統大選相比,同意票比例也有所提升,其中有來自原本既不滿國民黨、也討厭民進黨的柯文哲青年支持者,此有不知名網友整理2024總統選舉賴清德得票數與此次罷免同意票得票數的對照表(如下表),可進一步印證。這將是臺灣未來新一波既能制衡對中國奴顏侍從的藍白兩黨、也能監督民進黨執政的守護臺灣民主憲政公民力量。
民進黨高層的敗選迴應 讓人失望
民進黨高層對7月26日的投票結果定調爲「這是一場偉大的公民行動,但不應該窄化爲政黨對決」;賴清德總統也表示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
讓人感受到的卻不是對罷團讚美,而是切割!相對於國民黨傾全黨之力進行綿密組織動員來反罷免,甚至不惜散佈各種似是而非的謠言與進行立法買票,並將之操作成與民進黨的政黨對決,又有民衆黨也全力協助,民進黨背後也許有既不能上升到政黨對決而被藍白兩黨與紅媒操作成輸不起之譏,又不能與這股公民力量完全切割的兩難困境。
因此,雖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但於第2、3階段罷免過程,民進黨與賴政府面對謠言未免也迴應得太過於漫不經心與有氣無力,投票結果出爐更快速完美切割,而非表示將反省檢討,未免太小覷輿論可能反彈的力道,也讓蔡英文那篇在臉書有超過22萬人按贊、5800次分享的感謝罷團志工努力與呼籲繼續支持賴政府的貼文功虧一簣。
尤其有7個罷免案的國民黨立委不同意罷免票數,甚至還高於他(她)當年當選時的得票數,顯示賴政府執政1年多以來反讓更多選票流到國民黨手裡,這絕對是嚴重警訊,民進黨與賴清德難道也不以爲意?雖然後來抵不住輿論壓力,秘書長林右昌第一個請辭,但我們更想看到的是:民進黨與賴政府有無深思臺灣處境何以淪落至斯?接下來如何因應未來2年多可能更加惡劣的執政困境(例如藍白立委變本加厲強行通過更多爭議更高的法案、預算刪凍得更誇張)與快速被拆卸的國防安全?如何快速洗刷國際社會因這次投票結果,頗多認爲臺灣人民又再度傾向親中的錯誤印象(再次強調這是錯誤的過度解讀)?
尤其最後一點不僅攸關未來美國會否加速對臺軍售、繼續派遣軍事人員協助培訓臺灣軍人新戰略、戰術觀念、新型武器的統合操作技巧與泄密給中國等問題,甚至會牽連一旦中國對臺灣進行軍事封鎖或侵略時,美、日等盟國願否提供軍事援助與援助強度,更是刻不容緩。
▼民進黨高層對7月26日的投票結果定調爲「這是一場偉大的公民行動,但不應該窄化爲政黨對決」;賴清德總統也表示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圖/記者林敬旻攝)
絕不可讓外人以爲罷免失敗是親中勝利
美國白宮在臺灣7月26日開票結果出爐後,於其官網分享已故老羅斯福總統以下這段話:「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那些親自踏入戰場,即便臉上滿是灰塵、汗水與鮮血,仍然奮勇向前的人。
他們努力嘗試,即使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跌倒,也從不放棄,他們是真正爲理想而奮鬥的人,擁有熱情和投入的精神,他們願意爲值得追求的目標付出一切。」頗耐人尋味,如果是針對臺灣罷免投票,即有肯定這次罷團努力之意,反倒是民進黨高層第一時間切割得很徹底,着實諷刺。
其實民進黨與賴政府要不要反省檢討、要不要接住這股公民力量,都已無礙於這股公民力量成形與繼續茁壯,筆者更期盼這股公民力量未來能與小市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時代力量等小黨結盟,做制衡奴從中國的藍白與監督民進黨執政的中堅力量。
至於民進黨要不要檢討,是他們面對接下來2026、2028大選以及想不想繼續執政所該做的功課。如沒有要檢討,藍白兩黨應該最樂見,等同提供了他們可以繼續如過去1年多來破壞民主憲政體制、癱瘓憲法法庭、摧毀國家治理功能,拆卸國家防衛能力等種種作爲的最好理由。
總之,此次大罷免運動最可貴的是各地罷團成員,他們來自百工百業但不屬於任何政黨,用各種創意與犧牲展現他們守護臺灣家園、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與行動力,這必然將是牽動未來臺灣政治發展最珍貴的公民力量。也許一時之間,臺灣社會多數人仍將害怕戰爭、擔憂一黨獨大長期執政、滿足於普發現金的小確幸等。
「江山代有才人出」,318學運的歷史定位已被黃國昌、柯文哲摧毀殆盡,此次從青鳥到罷團已另成新氣象,捲動新局面。所以,大家可以泄氣、失望與悲傷,但臺灣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家園,民主總是進2、3步就會退1步,大家絕不能放棄,仍應扛起守護之責堅定繼續前行。
▼民進黨要不要檢討,是他們面對接下來2026、2028大選以及想不想繼續執政所該做的功課。(圖/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