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校長,可以有溫度,但不能沒脾氣

全文長 2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各位校長同仁,您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同行?整天笑眯眯的,見誰都點頭哈腰,老師遲到從不批評,教案不合格也睜隻眼閉隻眼。有年輕教師上課敷衍了事,他拍着肩膀說“慢慢來”;老教師私自調課,他擺手說“下不爲例”。您是不是也覺得這是“以德服人”?是“春風化雨”的教育智慧?結果您發現,這樣的學校漸漸變了味——教師辦公室裡永遠飄着咖啡香,該備的課總在拖;教研活動成了茶話會,說好的集體備課永遠湊不齊人;最要命的是,家長會上教師們互相推諉,學生成績直線下滑。等您回過神來,自己成了天天替人擦屁股的“消防隊長”,學校成了誰都能踩一腳的“軟柿子”。

這怪誰?要我說,就怪校長自己“沒脾氣”。注意啊,這裡說的“脾氣”可不是拍桌子瞪眼,更不是逮着教師破口大罵。咱們要聊的,是校長該有的原則、該守的底線、該立的規矩。您想想,人性本就帶着點“欺軟怕硬”的勁兒。當教師發現校長是個“麪糰”,今天遲到沒人管,明天就能早退;今天教案馬虎過關,明天就能在教室裡看手機;今天公開課敷衍了事,明天就能把學生扔給實習生。這哪是人性本惡?分明是人性使然——就像孩子試探父母底線,教師也在試探校長的底線。

老好人校長,正在親手毀掉學校

上個月去兄弟學校參觀,親眼見着讓人揪心的一幕。新來的年輕教師連着三天遲到,教務主任提了三次,校長卻笑呵呵地說:“年輕人貪睡正常,咱們當年不也這樣?”結果您猜怎麼着?不到半個月,整個教研組都開始踩點上班,有位老教師甚至把早餐攤搬到了辦公室。更離譜的是期中考試,三個班同時出現雷同試卷,問責會上教師們你推我搡,校長卻忙着打圓場:“可能只是巧合,大家別傷了和氣。”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特別眼熟?老好人校長總以爲“和氣生財”,卻忘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當規矩成了擺設,教師就會把教學當兒戲;當權威被隨意踐踏,校長就成了擺設。您看那些真正有戰鬥力的學校,哪個不是校風嚴謹、令行禁止?衡水中學的跑操隊列、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模式,哪個不是靠嚴格管理立起來的?

說到底,校長沒脾氣,危害比您想象得大得多:

1.規矩成了廢紙:今天對遲到網開一面,明天就能對體罰睜隻眼閉隻眼

2.教師失去敬畏:當校長連教案都不好意思檢查,教師憑什麼認真備課?

3.學生效仿成風:教師都在敷衍了事,學生怎麼會尊重課堂?

4.家長失去信任:看到學校管理混亂,哪個家長還敢把孩子送來?

校長的“脾氣”,該用在刀刃上

那是不是說,校長要天天板着臉,像教導主任似的盯着教師?當然不是!這就像炒菜放鹽,少了沒味,多了齁人。關鍵要把握三個“度”:時機、對象、分寸。

這五種情況,必須亮出底線:

1.觸碰師德紅線時

去年某重點中學爆出教師收受家長紅包,校長卻想着“家醜不可外揚”。結果呢?家長聯名舉報,教育局直接派駐調查組。遇到這種原則問題,校長就該像包公斷案——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2.破壞教學秩序時

有位校長跟我吐槽,他們學校有教師長期私自調課,導致學生連續三天沒上語文課。這種公然違反教學常規的行爲,校長必須第一時間叫停,該通報批評就通報,該扣績效就扣,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3.屢教不改的頑疾

某校有位教師,連續三年教案被評“不合格”。教務主任找她談話,她理直氣壯:“我教了二十年書,還要寫教案?”這種把經驗當擋箭牌的,校長就該親自談話,告訴她:“經驗是財富,但教案是底線!”

4.團隊士氣低迷時

去年我帶隊去某薄弱校調研,發現教師們個個像霜打的茄子。新來的校長二話不說,先拿自己開刀:“從今天起,我每天提前半小時到校,陪大家備課!”三個月後,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衝進全區前十。

5.遇到故意挑釁時

某校有位“刺頭”教師,在教師大會上公開質疑校長決策。老校長不慌不忙,當場拿出數據:“您說這個方案不科學,那請您看看去年您帶的班級成績……”三句話噎得對方啞口無言,從此再沒人敢在公開場合唱反調。

發脾氣要講策略,記住這五條軍規:

1.對事不對人

批評教師時,永遠盯着行爲:“張老師,您這次月考命題出現三處知識性錯誤”,而不是:“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2.給出解決方案

發現教師課件做得差,別光罵,要教方法:“我注意到PPT文字太多,建議您參考這個模板,重點用紅色標註”

3.控制情緒濃度

可以嚴肅,但別暴躁。有位校長處理教師衝突時,先讓雙方各寫500字情況說明,再當面調解。這種冷靜處理,反而讓教師們更信服。

4.選擇合適場合

批評年輕教師最好私下談,處理原則問題必須公開說。某校長在全體教師會上宣佈開除收受紅包的教師,會後收到二十多封家長感謝信。

5.做好後續跟進

發完脾氣別撂挑子。有位校長處罰教師後,連續三週聽該教師的課,手把手指導改進,最後這位教師成了學科骨幹。

有溫度的校長,纔是真高手

說到底,校長的“脾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高手,是既能立規矩,又能暖人心。就像燒菜,既要掌握火候,又要懂得調味。

做到這五點,您就是教師又敬又愛的校長:

1.制度無情,執行有情

某校規定教師請假必須調課,有位哺乳期教師實在調不開課。校長沒破例,但親自帶班三天,既守住規矩,又贏得人心。

2.批評在當面,表揚在背後

有位校長處理完教師失誤後,特意在家長會上說:“這次活動能成功,多虧李老師連夜修改方案。”這種操作,比發獎金還讓人感動。

3.關心要具體,不要抽象

別隻會說“辛苦了”,要具體到:“我注意到您最近總咳嗽,校醫室新到了枇杷膏”

4.成長要給平臺,不要畫餅

某校規定,教師參加比賽獲獎,校長必須親自陪練三次。這種實打實的支持,比任何承諾都管用。

5.錯誤要容忍,底線要堅守

年輕教師試講失敗,校長可以說:“我當年上臺腿都抖,但您看我現在……”但要是發現抄襲教案,就必須零容忍。

給校長的三個靈魂拷問

最後,請每位校長捫心自問:

1.您多久沒對教師說“不”了?

是不是總在當“好好先生”,生怕得罪人?

2.教師知道您的底線在哪裡嗎?

還是他們每天都在試探您的底線?

3.您最後一次發火,是爲了解決問題,還是爲了發泄情緒?

如果連您都分不清,教師又怎麼會當真?

記住,好校長不是不發脾氣,而是會發脾氣。該和風細雨時絕不暴跳如雷,該雷霆萬鈞時絕不優柔寡斷。當您既能守住教育的底線,又能溫暖教師的心靈,您就會發現:原來當校長,可以既不累心,又不累身,還能帶出一支嗷嗷叫的隊伍!

從今天開始,試着做個有“脾氣”的校長吧。不是讓您變成暴君,而是讓您成爲真正的教育領導者。當您能坦然地說出“這個方案必須重做”“這個錯誤不能姑息”“這個底線不容挑戰”時,您離成爲教育家型校長,就不遠了。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陳黎明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