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吃胖或減肥「靠體重閃兵」太容易?民眾籲BMI免役追蹤到36歲除役前

民衆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因體重(BMI)而免役者,需要定期進行兵役體檢」,主張應追蹤至36歲除役前,以防止刻意增減體重逃避服役;提案雖未通過,但引起對兵役制度公平性的廣泛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閃兵案」引發兵役公平性爭論,有民衆年初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出建議,指出現行BMI體檢標準過於寬鬆,讓人得以靠「刻意增重或減重」逃避服役,呼籲政府應要求持續追蹤體檢至除役年齡,避免制度漏洞。

根據提案內容,現行依BMI值判定免役者比例偏高,許多人透過短期改變體重規避兵役,造成服役者相對不公平。提案主張,應調整法規讓BMI異常者「緩徵」而非永久免役,並定期體檢至退伍年限(即36歲),以改善兵源不足與制度濫用問題。該提案雖於今年3月未通過,但再度引起討論。

平臺上部分留言者贊同此提案,認爲「刻意增減體重逃兵」確實存在,主張「應該讓免役者服社會役」或「透過追蹤檢查維持公平」。

也有不同意見認爲「國外許多國家早已廢除徵兵制」、「若要公平應納入女性」,顯示社會對兵役制度的討論仍具多元意見。

BMI免役標準長期被質疑過於寬鬆,尤其在兵源吃緊的情況下,更容易引起公平爭議。若政府能在尊重醫學專業的前提下建立追蹤制度,兼顧健康與義務履行,也許能減少爭議,讓兵役制度更貼近公平與社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