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帳戶莫名奇妙就被鎖…犯罪學教授揭:銀行反洗錢監管手段存在重大缺陷

圖/Gemini生成

金融業投入數千億美元,想方設法要防堵洗錢,但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反洗錢制度在運作三十多年後,依然幾乎沒有減少不法資金流動。學者批評這些措施不僅成效有限,還經常波及無辜民衆,凸顯制度設計上的重大缺陷。

兩年前,美國馬里蘭州的退休婦女 Alida 在超市買菜時,刷卡竟遭拒絕。銀行告訴她,她的帳戶因一筆可疑的 1 萬美元匯入而被關閉。雖然最終證實她是身份遭竊的受害者,但在長達 16 個月的抗爭過程中,她的生活陷入困境:社會安全金無法入帳、信用受損,甚至無法開設新帳戶,只能暫時依靠女兒接濟。

儘管這起個案只是冰山一角,但隨着洗錢手法不斷演化,銀行採取愈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卻常誤傷像 Alida 一樣的無辜客戶。這正是馬里蘭大學犯罪學教授路透( Peter Reuter)在最新研究揭露的問題所在。

研究揭示的系統性失靈

這項發表於《犯罪與司法》(Crime and Justice)的研究,是全球自 2005 年以來首次針對反洗錢系統的實證評估。研究指出,自 1989 年國際洗錢監管體系建立以來,銀行雖然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強化偵測與監控,但能追回的非法資金不到 5%,剩下的龐大金額仍在黑市流動。而這些監管成本最終轉嫁給一般用戶。

路透教授批評:「根本沒有證據顯示全球洗錢行爲有顯著下降。全球金融與金管業防堵洗錢的結果,介於令人失望與糟糕之間。」

無辜者成爲代價

在實務上,銀行的自保措施經常導致無辜民衆生活不便。例如,國際學生因接受家人匯款而遭到帳戶凍結;索馬利亞難民想匯錢給家人卻被銀行拒絕,理由是難以確認資金是否涉及恐怖活動。這些情境不僅顯示銀行的過度反應,也暴露了現行體制的僵化。

同時,部分銀行選擇忽視異常交易。研究舉例,多倫多道明銀行(Toronto-Dominion Bank)因允許毒販和洗錢集團在多年內轉移 6700 億美元,最終被處以 30 億美元罰款。然而,從這兩個數字的強烈對比就可發現,對某些銀行來說,與其積極攔截,承擔罰款或許更具經濟效益。

司法與監管的盲點

專家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洗錢資金流入地之一,但卻未能落實最初規劃中的多項核心措施。法律規範雖要求銀行嚴密監控交易,但缺乏強而有力的執行機制,刑事起訴少之又少,使制度威懾力大打折扣。

更嚴重的是,當銀行將某人標記爲洗錢風險並關閉帳戶時,往往不會告知原因。路透也對這種蠻橫的做法,表示強烈的譴責。

一場昂貴卻無效的戰爭

研究最後指出,雖然反洗錢制度偶爾能協助警方破獲毒販與犯罪集團,但整體而言,其高昂成本與有限成果之間的落差令人質疑。正如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曼(Jason Sharman) 評價,這項研究「是洗錢研究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提醒學界與政策制定者必須正視這個「花大錢卻收效甚微」的體制。

(本文出自2025.10.07《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金管會與金融業最近對於國人的單日轉帳、匯款有諸多限制,引發民衆怨聲載道。這些反洗錢、反詐騙等監管手段真的有用?馬里蘭大學犯罪學教授批評,全球反洗錢制度實施三十多年後,不僅成效有限,還經常波及無辜民衆。

犯罪

金融

洗錢

銀行

圖片由Gemini生成

圖片由Gemini生成

2025.10.07

袁珮閎

金融業投入數千億美元,想方設法要防堵洗錢,但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反洗錢制度在運作三十多年後,依然幾乎沒有減少不法資金流動。學者批評這些措施不僅成效有限,還經常波及無辜民衆,凸顯制度設計上的重大缺陷。

兩年前,美國馬里蘭州的退休婦女 Alida 在超市買菜時,刷卡竟遭拒絕。銀行告訴她,她的帳戶因一筆可疑的 1 萬美元匯入而被關閉。雖然最終證實她是身份遭竊的受害者,但在長達 16 個月的抗爭過程中,她的生活陷入困境:社會安全金無法入帳、信用受損,甚至無法開設新帳戶,只能暫時依靠女兒接濟。

儘管這起個案只是冰山一角,但隨着洗錢手法不斷演化,銀行採取愈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卻常誤傷像 Alida 一樣的無辜客戶。這正是馬里蘭大學犯罪學教授路透( Peter Reuter)在最新研究揭露的問題所在。

研究揭示的系統性失靈

這項發表於《犯罪與司法》(Crime and Justice)的研究,是全球自 2005 年以來首次針對反洗錢系統的實證評估。研究指出,自 1989 年國際洗錢監管體系建立以來,銀行雖然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強化偵測與監控,但能追回的非法資金不到 5%,剩下的龐大金額仍在黑市流動。而這些監管成本最終轉嫁給一般用戶。

路透教授批評:「根本沒有證據顯示全球洗錢行爲有顯著下降。全球金融與金管業防堵洗錢的結果,介於令人失望與糟糕之間。」

無辜者成爲代價

在實務上,銀行的自保措施經常導致無辜民衆生活不便。例如,國際學生因接受家人匯款而遭到帳戶凍結;索馬利亞難民想匯錢給家人卻被銀行拒絕,理由是難以確認資金是否涉及恐怖活動。這些情境不僅顯示銀行的過度反應,也暴露了現行體制的僵化。

同時,部分銀行選擇忽視異常交易。研究舉例,多倫多道明銀行(Toronto-Dominion Bank)因允許毒販和洗錢集團在多年內轉移 6700 億美元,最終被處以 30 億美元罰款。然而,從這兩個數字的強烈對比就可發現,對某些銀行來說,與其積極攔截,承擔罰款或許更具經濟效益。

司法與監管的盲點

專家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洗錢資金流入地之一,但卻未能落實最初規劃中的多項核心措施。法律規範雖要求銀行嚴密監控交易,但缺乏強而有力的執行機制,刑事起訴少之又少,使制度威懾力大打折扣。

更嚴重的是,當銀行將某人標記爲洗錢風險並關閉帳戶時,往往不會告知原因。路透也對這種蠻橫的做法,表示強烈的譴責。

一場昂貴卻無效的戰爭

研究最後指出,雖然反洗錢制度偶爾能協助警方破獲毒販與犯罪集團,但整體而言,其高昂成本與有限成果之間的落差令人質疑。正如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曼(Jason Sharman) 評價,這項研究「是洗錢研究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提醒學界與政策制定者必須正視這個「花大錢卻收效甚微」的體制。

參考資料

Nazzari, Mirko, and Peter Reuter. "How Well Does the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System Work?." Crime and Justice 54.1 (2025): 000-00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News Release

https://phys.org/news/2025-08-banks-efforts-curb-money-laundering.html

(本文出自2025.10.07《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