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食物有問題「章魚一摸就知道」!研究解謎判斷關鍵

圖/iStock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媽媽去市場買水果,總是輕輕一摸,就知道這顆甜不甜、新不新鮮?對人類來說,判斷食物好壞,除了看、聞,觸覺也扮演重要角色。對住在漆黑海洋深處、沒有鼻子的章魚來說,想要判斷食物好壞,「觸覺」是個重要的標準。

最近,由哈佛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章魚能透過吸盤上的特殊「化學觸覺」,感知微生物分泌的化學訊號,精準判斷食物和卵的好壞。這項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Cell)上。他們以加州雙斑章魚爲對象,深入探索了牠們吸盤的奧秘。

「摸」得出味道的章魚吸盤

章魚的腕足對化學物質的感應能力一直都很強。過去觀察發現,牠們即使在看不見的情況下,也能精準地從岩石縫隙中找到食物。更神奇的是,章魚媽媽會定期檢查牠們的卵,並丟棄那些「沒希望」的壞卵,彷彿光靠觸摸就能辨別。這些現象都讓科學家好奇:章魚究竟怎麼辦到的?

研究團隊猜測,章魚吸盤上特有的「化學觸覺受器」(Chemotactile Receptors, 簡稱CRs)可能是關鍵。這些受器能感應到附着在物體表面、不易在水裡散開的微小分子。但章魚是怎麼區分「能吃的獵物」、「健康的卵」和「普通石頭」的呢?這一直是個謎。

問題出在微生物身上

爲了找出答案,研究團隊從章魚接觸的表面着手。他們觀察到,活螃蟹的甲殼上微生物稀少,而腐爛螃蟹的甲殼卻被豐富的微生物羣落包覆。同樣地,健康的章魚卵和被丟棄的壞卵,上面的微生物羣落也截然不同,壞卵上尤其富含螺旋狀細菌。這讓科學家們靈光一閃:難道是這些微生物影響了章魚的判斷?

於是,他們分離並培養了近300種海洋細菌,主要來自螃蟹甲殼和章魚卵。接着,他們把這些細菌分泌的小分子物質過濾出來,去測試章魚吸盤上的CRs。結果發現,不同細菌分泌的物質,確實能活化章魚的CRs,這強烈暗示微生物會「啓動」章魚特定的感官受器!

兩種關鍵「微生物信號」:H3C與LUM

在衆多微生物分泌物中,有兩種特別引人注目:一種是來自螃蟹相關細菌的「H3C」(harmane-3-carboxylic acid),另一種是來自卵相關細菌的「LUM」(lumichrome)。這兩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但都能活化章魚吸盤的CRs。

更有趣的是,這些來自螃蟹和卵的微生物信號,甚至能讓離開章魚身體的腕足產生神經反應,並導致自主運動。這證明這些小分子確實會被章魚的「化學觸覺」系統偵測到!

Credit: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5.033

微生物的「悄悄話」改變章魚的決策

爲了證實微生物訊號會影響章魚行爲,研究人員將H3C與LUM分別塗抹在假螃蟹和假卵上。實驗中,章魚一碰到塗有H3C的假螃蟹就迅速避開,跟牠們遇到真正腐敗螃蟹時的反應一樣。而塗有LUM的假卵,則被章魚媽媽毫不猶豫地丟棄。

這些實驗證明,微生物信號足以驅動章魚特定的行爲,而且研究明確指出,章魚對於化學觸覺系統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是「厭惡」的。這表示微生物能幫助章魚避開潛在有毒的腐爛食物,並識別出沒有活力的卵,從而保護牠們自己和後代。

這項研究展現了微生物如何透過化學訊息影響動物的行爲與演化。科學家認爲,這種「跨界交流」可能普遍存在,例如果蠅產卵或動物的配偶選擇,也可能受到微生物的影響。

(本文出自2025.07.08《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