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生成式AI澈底改變企業運作 學者:重新思考全球勞動力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的資深講師魏斯特曼(George Westerman)是數位轉型的先驅學者,聚焦於數位科技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商業模式,以及高階主管應如何領導企業成功轉型。他也是「全球機會倡議」的創辦人,這項倡議的目標是重新思考全球勞動力的學習與發展模式。

魏斯特曼認爲,真正的數位轉型不只是科技的升級,更是策略、領導力與組織文化的全面革新。他着有三本書籍,包括《領導數位轉型:化科技爲商業優勢》(Leading Digital: Turning Technology in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其文章散見於《哈佛商業評論》、《史隆管理評論》等。

林詠翔(以下稱爲Vincent):你認爲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會如何影響未來?

George:我長期關注數位轉型,特別是如何協助公司利用這類科技改善營運。生成式AI是一種革命性的科技,將澈底改變企業運作。我的建議是:首先,如果你還沒有開始使用生成式AI,現在就應該嘗試。唯有親自體驗,纔可能瞭解哪些方法有效,哪些無效,並激發更多創意。無論是使用ChatGPT或其他工具,熟悉這些科技是關鍵的第一步。

其次,關於生成式AI的協作,現階段經常關注小型任務和個人生產力,例如客服聊天機器人。但企業需要考慮更大的變革,包括如何把生成式AI整合到更廣大的策略中,例如優化物流或更有效率地診斷製造問題。生成式AI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但應當是完整策略的一部份,目前多數企業在這方面纔剛剛起步。

Vincent:那麼在你看來,哪個產業將會最先感受到生成式AI的重大影響?

George:金融業的變化最大。因爲金融業與客戶和合作夥伴有大量溝通,以及繁重的數據分析工作,這些場景都非常適合導入AI。例如,銀行可以在公司財報發佈後的一分鐘內更新內部財務評估模型,並轉化爲可行的戰略。

除此之外,工作流程也會發生重大變革。舉例來說,銀行有數以千計的員工負責「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 KYC)和法規遵循的工作。生成式AI結合其他工具,可以大幅減少解讀文件和填寫表格的工作量,讓員工專注於更有趣且具挑戰性的非例行任務。

Vincent:可否和我們分享結合機器人與AI的工作場域,在未來將會是怎樣?機器人是否會完全取代人類?

George:機器人與AI肯定會在工作場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我認爲它們不會完全取代人類。研究顯示,機器人和AI會取代某些職位,不過更多的情況是替代部份工作,並增強其他部份功能。它們可以處理重複性或危險任務,讓人類專注於更復雜且具創意的工作。

人類應該專注於培養我們獨特的技能,例如批判性思考、創造力、情緒智慧以及複雜問題的解決能力。這些技能很難被自動化取代,而且在未來的勞動市場中仍具高度價值。

Vincent:我自己也是三家生技公司的經營者,你能和我們分享AI在生技領域的應用?

George:在生技醫藥領域,AI可以幫助開發新產品和配方。例如,製藥公司已經使用AI預測蛋白質的結構,並且設計符合特定結構和化學特性的化合物。除此之外,AI還可以應用於RNA定序(sequencing),分析不同成份如何影響RNA表現,進而有助於識別有效組合及潛在的副作用。這些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將推動生技醫藥研究和產品開發,邁向全新高峰。

Vincent:我相信生成式AI將改變世界,儘管有些人可能因此失業,但我們勢必要適應。你認爲政府應該如何因應這些挑戰?

George:工作替代是漸進的,但是確實在發生,我們需要爲此做好準備。政府應該專注於改造教育系統,培養人們具備批判性思考、增進創造力及適應力。未來學生需要能與先進科技協力合作,因此需要改變評估和培訓教師的方法。在接下來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問題解決者,而不是隻會收集資訊或執行指令的人。

除了教育,政府還應幫助人們適應職位的轉變。如果某些工作不合時宜,需要協助他們找到新機會。政府應支持各種技能培訓和技能提升計劃,協助勞動者轉職,提供終生學習的獎助措施,並創造創新生態系,這將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新工作。

(本文出自2025.08.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