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卡關200年!一元高次方程式出現全新突破
圖/高基氏體制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1800年,聰明的巴比倫人發明了「配方法」,成爲教課書中最經典的標準公式解法。配方法在求解根(roots)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根號符號(Radical symbol),隨着人們對根號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在16世紀逐步發展出求解一元三次甚至四次方程式的技巧。然而,五次方程式是否存在公式解這個問題,卻懸宕了很久。
1832年法國數學奇才伽羅瓦(Évariste Galois)證明,五次或更高次數的方程式無法使用根號的型式寫出通式解,爲這套求解系統的代數發展畫下明確界線。此後,數學家開發出數值方法,用近似的辦法解出高次方程式。這些五花八門的近似法也成爲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的重要工具,只是這類技巧始終不屬於純代數的範疇。
無理數的問題:無限到底能否「存在」?
最近,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數學家維爾德伯格(Norman Wildberger)教授再次挑戰這項限制,發表了一種全新的解法。
維爾德伯格長期質疑近似法中使用無理數的合理性,他認爲 2 或 ³√7 這樣的數是一種抽象而非具體的數字,實際上是永遠無法完整寫出來的無限小數。若能澈底擺脫根號與無理數,另闢解題蹊徑,或許能在這類命題找出一線生機。
這樣的觀點也催生了他過去提出的「有理三角學」(rational trigonometry)與「普遍雙曲幾何學」,皆試圖以有限可計算的運算取代傳統依賴無限與三角函數的方式。
卡塔蘭數的靈感:從圖形分割到方程解法
維爾德伯格與電腦科學家魯賓(Dean Rubine)發明的新方法,核心概念來自一組新發現的數列「Geode」,Geode數可視爲著名的卡塔蘭數(Catalan numbers)在多維空間中的推廣。卡塔蘭數源自組合數學,用以描述如何將多邊形以不交叉的對角線分割成三角形,廣泛應用於演算法、RNA結構分析以及資料結構等領域。
維爾德伯格認爲:「如果卡塔蘭數與二次方程高度相關,那麼高次方程的解法可能也隱含在更高階的組合結構中。」
他們發展出的Geode數列,就是一種高維組合結構,可以反映方程式的幾何與代數關係,並且不需藉助無理數或傳統根號。
從幾何邏輯出發,建立新代數工具
這項方法的關鍵,在於以「級數展開」表達解。雖然級數本身可包含無限項,但維爾德伯格強調,只要截斷適當項數,就能取得實用的近似值,並可透過邏輯推理驗證解的一般性。
他們成功測試了經典的三次方程,例如華立斯 (John Wallis)曾用來展示牛頓法的方程式,顯示這套方法確實可行。
數學基礎的修正?
維爾德伯格表示:「這項研究爲高次方程式找到具體且具邏輯基礎的代數解,也代表19世紀以來數學理論的一種反思與修正。我們發現了一條通往高次方程式的代數之路,這可能是代數學教科書需改寫的時刻。即使是五次多項式,現在也有解了。」
更令人期待的是,這種方法可能成爲許多應用數學的核心計算,可望廣泛的改進演算法技術,發展爲新型電腦演算法的基礎,取代目前依賴浮點數與數值近似的方式,帶來更高效與準確度的計算模式。
未來的數列宇宙:Geode的潛力
這組Geode數列不僅延伸了卡塔蘭數的應用邊界,也可能催生新的數學分支。維爾德伯格認爲,這條道路纔剛開始:「Geode數列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獨立研究的新領域,可能會讓無數組合數學家忙上好幾年。我們打開了一道門,後面還有整片宇宙等着大家探索。」
(本文出自2025.08.19《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